1. 首页 > 知识问答

人力资本名词解释(人力资本理论为什么会出现)

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石。

所谓人力资本,就是指通过对人的投资,从而在人的身体、智力、精神中形成和凝结出的,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人力资本的概念界定了人所具有的一种特征,即人的价值,能通过对其投资而开发增值。

传统的人事管理,假设人具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投资”价值。20世纪80年代前企业对人的管理,仍然处于人事管理的阶段,企业没有把人当成是一种资源,而是把人视为一种简单的生产要素。

 

而这种对人的深刻认识,首先来源于世界两大阵营的形成与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成了两大营垒对峙的政治格局: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另一个是以苏联为首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之间政治对立、军事对抗和经济竞争异常激烈。

1958-1961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低于3%的历史水平,而苏联在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却大大超过美国。面对此情此景,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惊呼:“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的话,我们就会失去现在的世界地位。”

尤其是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苏联的空间技术、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制造技术等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一卫星上天事件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美国政府感觉到其科学技术已经落后,对苏联未来的军事优势和科学技术发展前景十分惧怕、忧虑,召集诸多专家学者全面研究美国科学技术(至少是空间技术)落后于苏联的原因。

在此过程中,人们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教育投资对于科学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才思敏捷的贝克尔(G.S.Becker)于1960年率先发表了《高等教育的投资不足》一文,指出教育投资不足是美国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同年舒尔茨(T.W.Schultz)发表了《由教育引起的资本形成》,1963年又出版了《教育的经济价值》等。这些研究、分析的问题均系人力资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在这期间,经济学家舒尔茨相继发表了几篇重要文章,成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之作。这些文章包括《关于农业生产、产出与供给的思考》(1958)、《教育与经济增长》(1961)、《人力资本投资》(1961)、《对人投资的思考》(1962)等。由于对经济学的巨大贡献,1979年舒尔茨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继舒尔茨的发现之后,人力资本理论逐渐引发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经此后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共同发展,呈现为今天我们具备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