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信息社会以来,世界各个角度、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都被现代人机技术连接起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生活方式日新月异。然而,在联通过程中,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也使得社会功利化思想泛滥、个人利己主义盛行。但是,社会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小我”的努力,唯有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文明的帆船才会驶向繁荣的彼岸。
当下中国缺乏互联社会管理经验,社会问题客观存在。在我看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德功利化。随着传统农业社会的转型,部分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被市场资本“逐利”观念取代。社会资本至上的理念迫使大量人民投入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利益熏心的人不断突破道德底线,甚至逾越法律红线。
(二)娱乐庸俗化。思想的利己主义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就是追求虚荣的享受与肤浅的满足。通过物质的丰满,展示个人价值,背后体现出的是信息快节奏下的庸俗思维。缺乏审美标准,缺乏文化标杆使得娱乐形式缺思想,娱乐内容重外在。(三)媒介依赖化。家长教育本位理念的缺失,使得家庭教育重视物质,缺乏精神指引,家长疏于管教,将电子产品取代陪伴娱乐方式,让孩子陷入“媒介依存症”的孤岛之中。
本应为人民服务的信息技术反到危害了社会前行的思想基础,归根结底是思想指引的缺位。
一、多元价值观冲击。思想的多元化带来了庞大复杂的信息处理问题。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的个体难免陷入盲从之中。
二、制度规范不完善。互联网平台给予的不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更是传递信息的方式。缺乏媒介素养的个人组织在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之下易造成互联网空间的失范。
三、思想宣传不到位。一方面,互联网社会开放性、国际性使得大量社会问题得以曝光,导致了群众安全感缺失。另一方面信息发布自由化促使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化。加上正能量宣传力量的不足,使得个人思想偏向负能量,出现漠视民族利益、背离国家利益的极端利己主义。
网络信息时代,由于信息和知识传播途径多、速度快,获取知识变得越来越容易。所以,读书要讲究效率,否则会淹没在网络知识海洋里。
当今时代,通常有以下四种读书方法:
一是网上自己看。成本较低,但是有时候知识信息过于分散,不系统,而且很多知识有错误或者根本冲突。比如很多公众号,不同的人对待一个问题,可能观点完全不同,如果你不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很难去辨别。
二是上课培训或跟人学。优点是可以身临其境的接收知识,且效率较高。但是有时候,而且限制条件较多,不一定很系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时间和机会。
三是在实践中学。通过工作或者实践中去总结,学到的内容可能较为深刻,但是同样不系统,而且可能效率较低。每个人接触到的内容可能一直在做一件事的无效重复,而不能进行复利叠加。
四是买专业书籍看。效率较高,且比较成系统。但是需要掌握一定方法和技巧,否则容易陷入为了读书而读书的误区。
那么,网络时代如何读书才高效呢?
读书捷径:首先要知道自己需要哪个方面的知识,再看看书的介绍和目录。阅读时,最好不要通篇逐字逐句的阅读,寻找对你有触动的,不管是你有需要应用的,或是能提升你认知的,把这些触点进行认真阅读,仔细思考,联系迁移,提炼总结,最后获得新的思考认知,然后在实践中去应用、改变和提升自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