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RM(Certified Financial Risk Manager),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由注册金融风险管理师协会(ICFRM)主考并颁发,并同时被纳入中国市场学会量化金融专业委员会全国财经金融专业人才培养工程(简称PFT),是代表风险管理行业的专业水平认证。在国内金融人才的高需求下,获取CFRM证书能够让你在行业中有更强的竞争力。
——摘自2018年建设银行年年度报告
2018年,建设银行汇聚全员的智慧、释放科技的力量,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全面实施住房租赁、普惠金融和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风险内控管理,推动全行业务高质量发展,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前,建设银行持续完善全面主动风险管理体系,在加强当期风险管理的同时,强化预期风险的管理,推进数字化、精细化风险管理主动适应形势变化。
建设银行借助“新一代”系统和大数据,不断深化对新形势下金融风险迁徙演化规律的认知,以全面主动管理的理念搭建现代银行风控体系;建成企业级、数字化的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成立国内首家风险计量中心,丰富和发展风险管理技术体系和“工具箱”,以现代科技全方位提升风控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贷后专业化和押品集约化管理,提升风险处置效能。
全面主动管控风险。做实直营机构、境内分行、海外机构、子公司四大板块、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九大类风险及其他各类风险的管理,强化协同管控和差别化管理。主动设定风险偏好,完善管理框架,做实偏好传导机制;主动强化预期管理,强调关键指标的长期稳健协调;主动调整资产结构,强化资产质量、减值准备、经济资本的精细化管理;主动提升风险经营与选择能力,破解风险难题,履行国有大行责任;主动实施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理,增强风险管理的前瞻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责任到位,推进精准认责,发挥责任认定对违规违纪行为的震慑作用。管理到位,开展境内分行和子公司督察,强化过程管理,实现从“被动控”向“主动管”转变。监督到位,加强外部监督、内审监督、二道防线监督结果应用,提高响应与整改效能。人员到位,强化岗位制衡,加强条线专业队伍建设。考核到位,完善全面风险管理评价体系,将评价结果与KPI等考核体系挂钩。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搭建企业级风险预警体系,丰富风险管理工具箱,提升风险管控能力。成立风险计量中心,提升模型研发、部署和应用效率,健全风险计量体系。构建精细务实的风险政策和制度体系,建立全球风险报告机制和集团风险信息共享制度。
建行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由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专业委员会、风险管理部门等构成。基本架构详见下图。
建行首席风险官在职责分工内协助行长组织相应的风险管理工作。风险管理部是集团全面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下设市场风险管理部牵头管理市场风险。信贷管理部是全行信用风险、国别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资产负债管理部是流动性风险、银行账簿利率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内控合规部是操作风险、信息科技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公共关系与企业文化部是声誉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战略规划部是战略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其他类别风险分别由相应的专业管理部门负责。
建行高度重视子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定期监测子公司风险偏好执行情况,开展子公司全面风险评估,建立子公司风险管理集中报告机制,推动子公司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风险。子公司通过公司治理机制落实母行风险管理要求,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升合规经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1、信用风险管理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营环境,建行推进全面主动风险管理,加大信用风险防控和化解力度,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完善信贷管理机制,资产质量稳中向好趋势巩固。
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落实国家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积极跟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信贷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推进住房租赁业务,切实加大普惠金融、消费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坚持贯彻零售优先,巩固基础设施领域传统优势;强化对重点领域、新兴业务实质性风险把控,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着力提升专业化管理能力。加强贷前准入环节风险识别和防范,提高贷中信贷审批和放款审核质量,推进贷后专业化和押品集约化管理,提升风险处置效能。强化金融科技应用,完善集团统一信用风险监控体系。不断提升信贷管理智能化、精细化水平。
加强授信风险管控。充分发挥综合授信对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的平台作用,完善评估、评级、综合授信和信用审批制度流程。持续推进授信审批智能化建设,加强数据挖掘分析、信息系统应用,加强对授信审批决策支持力度。
提升风险计量能力。全面升级风险计量工具,研发新版小微贷款评分模型,优化境内金融机构评级模型、地方政府评级模型和风险限额模型等,加大对战略业务和重点风险领域的支持力度。搭建企业级全面风险监控预警平台,集中全行对公、个人条线预警规则和负面名单,建立配套管理制度,提升集团预警响应和应对质效。构建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新模式,强化线上控险,引导线上线下风控资源整合。
强化资产保全经营职能。树立集团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处置理念,加大不良资产经营处置力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完善债委会工作机制,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加大表内外资产现金回收力度,提升价值贡献,推动资产保全业务高质量发展。
2、流动性风险管理
建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集团支付结算安全,总体策略是审慎性、分散性、协调性和多元化相结合。总行根据监管要求、外部宏观环境和本行业务发展情况,制定流动性风险识别、计量和监测方法,拟定风险限额管理标准,实施日间流动性管理,定期进行集团压力测试,重检评估应急计划。
建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坚持稳健审慎原则,健全制度框架,积极适应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节奏,前瞻应对内外部资金形势和资金形态变化,保持资金来源运用通道顺畅;细化现金流预测模型,丰富压力测试情景;借助金融科技和大数据应用,全面主动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确保集团支付结算安全。
3、市场风险管理
2018年,建行主动完善市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积极应对汇市、债市、股市波动,有效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建立全球风险信息共享机制,开展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监控及报告,对突发事件和重大市场波动快速反应。建立市场风险管理督察机制和资管业务重点领域督导机制,构建交易投资业务关键风险监测指标体系,主动排查、预警和化解风险。将债券承销、托管类业务纳入全面风险管理范畴,强化对新产品、新业务和代理类业务的风险管理,实现跨业务板块风险偏好的统一和境内外管理的协同。严格执行资管新规,做实统一授信,加强穿透式管理,建立全流程风险管控机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4、操作风险管理
建行强化违规损失统计和岗位管理,不断提升内部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推动管理工具应用,多措并举减少损失,满足内部风险管理和外部监管合规的要求。
加强监管处罚、信贷违规等违规损失统计分析,并开发相应系统功能,努力减少因违规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重检和调整不相容岗位对照手册,增强岗位制衡水平;制定岗位轮换和强制休假重要岗位目录,强化内部控制能力;选取重点领域开展操作风险自评估工作,提升操作风险防控水平;持续推进“新一代”核心系统重要业务应急预案建设及相关演练,提升业务中断突发事件应对能力。
5、声誉风险管理
建行持续完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成立声誉风险管理专业处室,加强声誉风险管理组织保证和队伍建设;修订相关管理制度,明晰各责任主体分工;在开展声誉风险经济资本计量的基础上,应用管理工具对境内一级分行、海外分行、子公司开展声誉风险管理评价,评价结果纳入KPI考核;建立舆情应急响应工作群,以便发现舆情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化解处置;进一步加强总分行、母子公司、境内外分支机构的舆情监测联动,7×24小时监测各类媒体敏感信息。
6、国别风险管理
建行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将国别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运用评级评估、风险限额核定、压力测试、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一系列工具管理国别风险。建行根据国际形势变化及时重检国别风险评级和限额,完善国别风险敞口监测机制,开展国别风险压力测试,定期发布国别风险评估报告,稳步提升国别风险抵补能力,为国际化经营提供稳健保障。
7、并表管理
建行积极落实银保监会并表监管最新要求,优化集团并表管理体系,加强计划统筹,防范集团跨境跨业经营风险,不断提升集团并表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和集团并表管理体系。建立并表管理评估机制,定期评估集团并表管理能力及子公司对下并表管理有效性。建立三年滚动商业计划编制机制,加强子公司战略管理。明确子公司下设集团重要附属公司的管理规则,加强附属机构管理。组织子公司制定年度董事会工作计划,落实子公司董事会重大决策主体责任。
强化集团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多维度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定期监控分析附属机构风险状况。制定集团市场风险政策限额方案和行业限额管理方案,加强集团限额监控。优化并表授信制度,加强集团统一授信管理。
加快并表信息系统建设。持续完善集团总账系统,扩大对并表机构的账务覆盖范围。优化内部交易系统,提高附属机构内部交易数据收集和统计的自动化水平。
8、内部审计
建行内部审计以促进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程序为宗旨,对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机制的有效性、治理程序的效果、经营活动的效益性以及有关人员的经济责任等进行审计评价,提出相关改进建议。实行相对独立、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体制,内部审计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向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汇报工作。在总行设立审计部,在各一级分行驻地设立37家派出审计机构,负责具体审计工作,实施审计活动。
建行审计部门结合经济金融形势变化,聚焦重点业务领域风险防控,组织实施了信贷业务审慎性与合规性专项审计、信贷业务基础管理和高风险领域动态审计调查、个人贷款业务审计、部分分行投资托管业务审计、交叉性金融业务管理动态审计调查、资本充足率管理审计、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审计、反洗钱审计、10家海外机构主要业务经营管理情况审计、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等44大类系统性审计项目。同时,加大对关键内部控制缺陷和重要风险事项的审计跟踪力度,深入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推动相关部门和分行不断改进完善管理机制、业务流程和内部管理,有效促进全行经营管理稳健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