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CCTV-12“社会与法”频道首播
央视网同步播出专题片《中国养老2020》
讲述在栖霞
有这样一家银行
它不存储货币,也不提取金银
在这里周转的是时间、是服务
它就是“时间银行”
截止2019年底
栖霞区60周岁以上户籍老人10.96万人
占全区户籍人口20.6%
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用服务赚时间,存银行
兑换养老服务
今天我为老人,明天人人为我
志愿者服务提供养老新思路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
是志愿者在年轻时参加服务,到年满60周岁及以上直系亲属需要服务时,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的模式。
尧化街道是最早启动
“时间银行”志愿服务项目的街道
2014年8月,在王子楼社区试点
打造“模板”迄今已完成全街复制推广
实现13个社区“分行”全覆盖
截至目前,尧化街道共有志愿者4800余名;志愿团队45个;累计服务30.8万人次,志愿服务时间超过了18.5万小时。
时间银行的服务涵盖家政服务类、护理类、关爱交流类、外出代办类、维修类和其他六大类类,可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如今,在微信内搜索
“姚坊门邻里互助”小程序
就可一键注册
每名志愿者都能领到一张
由街道与银行共同推出的联名卡
持卡可在各个社区实现
志愿服务时间的“通存通兑”
志愿服务时间可以支取、继承,也可以捐赠
如果账户中时间不足或者没有时间
用户也可以先行“借贷”时间
后期用志愿服务进行“还贷”
“姚坊门时间银行”
还制定了“721”兑换规则
70%时间存款可以支取等额的志愿服务
涵盖了30多项服务内容
20%的时间存款可以在街道的慈善超市或
垃圾分类惠民中心兑换日常生活物品
10%的志愿服务时间可以结算为现金
以贴补志愿服务成本
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爱、代买代办
都是“时间银行”志愿者们的服务内容
只要在这些服务的范畴内
就可以按需选择
用时间来兑换
不受兑换前后的服务种类的限制
而跨区域“通存通兑”这一便捷的功能
依托的是“栖霞区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
老人可以在家通过手机下单
不会使用智能机的老人
可以电话联系各站点工作人员
协助下单
“养老信息化系统”的背后
是栖霞区智慧养老大数据平台
辖区内所有志愿者的存储时间
都能在这个平台上查询和使用
除了派单、接单和存储时间的功能之外
自志愿者注册开始
就承担了实时监督服务质量、
保障服务安全的责任
除了线上监测和考核
线下工作人员上门回访
也是对志愿者服务监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旦老人对服务不满意
工作人员将会针对不同程度进行评估
并以奖惩制度规范志愿者
与此同时,培训和各类考试
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服务走向专业化
栖霞区不断完善养老服务建设
打造区、街、社区三级
“时间银行”体系
同时还打造“微孝栖霞”品牌
促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发展
多元化养老模式
让万千老年人和家庭未来可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