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作为高企认定中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四大指标之一,在100分中占有30%的比重。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中相关条款的理解,我们可以将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比作一张百分制的考卷,企业只有考取到71分,才为合格。
可见,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顺利通过高企认定。今天我们专门组织一篇文章,从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形式、证明材料、高分攻略四个方面,帮助大家理清科技成果转化在高企认定中的申报逻辑,给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方面要想取得高分的一些实用建议。
1-什么是科技成果转化?
在这里,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两个概念,什么是科技成果?什么是科技成果转化?在我们服务企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都将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拥有多少个科技成果,就代表企业有多少项科技成果转化。
这显然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想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区别与关联,我们还是先从定义展开。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
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
根据定义,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有一个时间上的先后顺序,是先有成果,后有转化。企业获得了科技成果,不代表企业就有能力对其进行了转化。
2-科技成果转化形式有哪些?
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限于自行投资实施转化,也可以是向他人转让、许可的形式,还可以是与他人共同实施,亦或是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以及其他协商确定的方式。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一张图来表示:
3-如何证明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如何精准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证明材料,得到评审专家的认可呢?我们有必要研究一下高企认定工作指引中的专家评分细则。
由技术专家根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总体情况和近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的年平均数进行综合评价。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
根据专家评分细则,我们可以从两大方面来准备证明材料:
一方面,准备科技成果证明材料。从前面科技成果的定义中,我们知道,只要通过研发活动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都可以作为科技成果。定义中还例举了我们常规认知中的科技成果,如专利、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这类的知识产权。
对于科技成果定义中例举的“等”,到底还可以包括哪些类别呢?官方一直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发文,相信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惑着高企申报从业者。对于知识产权是否需要取得授权或者登记证书,还是只要受理通知书就可以?
国家高企认定办将2018年定位为“高企质量年”,从科技部在各地高企培训会议上释放的信息来看,高企中认可的科技成果可以用如下证明材料:
①有效的知识产权证书。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以取得证书为准,仅仅是受理通知书,可能不会被专家认可。
②专利许可合同的备案通知书。专利许可在知识产权评价指标中不被认可,但是可以用来作为科技成果。
③经登记的技术合同。参考《技术合同认定登记管理办法》(国科发政字[2000]063号)。
④政府科技项目的验收证书或者验收批文。
⑤经政府部门或者行业协会鉴定的科技成果证书。
⑥参与或主持制定的标准(国标、行标、企标)、认可的检验检测方法证明文件。
⑦获得的政府科技进步奖证书等。
而以往用于凑数的“技术决窍”,今后将不能作为高企认定的科技成果。
另一方面,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从前面科技成果转化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成果转化是以“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为标志的。
那么,我们提供的证明材料就可以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准备。比如:新产品新材料的照片、检测报告、用户报告、新产品证书、产品使用说明书等,新工艺的测试报告、参数说明、现场照片等。
根据科技成果转化的形式,我们还可以从内部转化、外部转化两个方面来准备证明材料。内部转化可从生产批文、新产品或新技术推广应用证明、产品质量检验报告等方面提供材料;外部转化可从技术合同、合作协议等方面提供材料。
提醒:科技成果转化注意事项
第一、科技成果转化评价的数据,考察的是近3年内,指的是企业申报前的连续3个会计年度,不包括申报当年。也就是说,成果可以不在近3年,只要转化发生在近3年就可以。
根据“先有成果,后有转化”的申报逻辑,申报当年取得的科技成果是不可能用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
以2019年申报高企来说,取得的科技成果可以是2016-2018年之间取得的,也可以是2016年之前取得的,但不能是2019年申报当年取得。不管是什么时候取得的科技成果,成果转化必须发生在2016-2018年之间,主要体现在成果转化证明材料取得的时间。
第二、同一科技成果分别在国内外转化的,或转化为多个产品、服务、工艺、样品、样机等的,只计为一项。多个科技成果转化为1个产品的,算多个转化,计为多项。我们用一张图来表示:
第三、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弱不以是否形成销售收入为判断依据,而是以符合要求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为判断依据。
年均5项成果转化,就可以判定为符合A档标准(25-30分),在同档次得分的情况,转化能力的强弱,专家会参照销售收入。比如,如果是形成产品,提供销售合同和销售发票,可以认为在A档里转化能力强,可以给最高分30分。如果是形成样品样机,提供的是样品样机的图片,可以认为在A档里转化能力弱,可以给最低分25分。
4-科技成果转化能力高分攻略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高企认定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无须重申。那如何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中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呢?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份高分攻略:
第一步,理清科技成果转化的逻辑关系。成果在先,转化在后,这个在上文已经交待过,这里不再赘述。(推荐:理清高企申报逻辑,只需一张图)。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弄清楚2个问题,这个科技成果来自哪里?去向哪里?
一般来说,企业的科技成果来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企业自主研发活动产生的,也就是来自于企业的研发项目RD;二是借助外力获得的,比如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易、专利转让或者许可等途径。
科技成果与转化后的产品需要有关联,而不是硬扯上关系。如何转化应用于产品,都要能够给出合理的说明解释、提供对应的支撑材料。转化的结果应当与企业的主营业务相关。
如果说企业成长性不好,是高企认定中的天灾人祸,难以弥补的缺陷;那么,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分不高,很大程度上则是人为因素,没有搞清楚、想明白这些内在逻辑和关联。
第二步,提前做好科技成果转化数量的规划、布局。随着高企认定审核从严,临时抱佛脚这一招不管用了。更何况科技成果转化考察的是近3年的数据,申报当年准备的资料都是得不到专家认可的。不能再用过去那种思维方式和做事态度来对待新形势下的高企认定工作。
科技成果转化要想拿高分,首先得确保数量上符合A档的评分要求,年均5项以上。也就是说近3年内的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至少要达到15项以上。
这里建议大家在规划的时候,成果转化数要多于15项,比如能够做到3年内科技成果转化数达到16-20项。因为专家在评审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因某些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不高或者不合理等原因被核减,最终导致年平均数不足5项而失分的情形。
第三步,扎扎实实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这里说的证明材料,不仅仅包括第3部分介绍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撑材料,还包括充实的文字说明。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科技成果转化证明材料包括:总体情况与转化形式、应用成效的逐项说明。比如,整体上清晰描述出企业获得多少科技成果,分别通过哪些途径进行转化,取得的应用成效如何。
科技成果转化证明资料如检测报告、销售合同和发票,应当是近3年内的,切忌提供申报当年的。尽可能多维度地提供佐证材料,证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比较强,得到专家的认可。
另外,认真对待高企认定申请书中第七部分企业创新能力中关于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描述。这是专家获取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强弱的第一个入口。
最后,简单总结下,企业要想在科技成果转化指标上取得高分,除了提前规划布局和规范管理,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经验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