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间(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篇章。但是,要使中国不仅站起来,还要站得住脚稳,站得久,最重要的是要让中国的经济强大起来。如何让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起来,这是摆在毛主席为核心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

然而,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浊流,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段,有意回避、撇开建国初期的严酷现实,不是从当时的角度去评价当时的社会历史,而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把建国初期取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说得一无是处,描得一团漆黑。在一些人眼里,建国初期的一切都错了,集体化经济错了,公有制经济错了,以至计划经济体制也错了,他们只是不敢公开说社会主义制度错了。当前,一些以市场经济的名义否定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公开指出建国初期的计划经济是失败了的。因此‬,有‬必要正本清源‬,‬对‬建国‬初期的历史‬进行‬澄清‬。

 

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艰难‬起步‬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是被世界列强侵略、掠夺最严重的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殖民掠夺到了惊人的程度,不仅领土丧失、市场沦陷,更有高额的赔款,还有国内官僚资本的掠夺,到解放战争结束时,1949年,中国已经成为地球上最穷的国家。1949年的中国用满目疮痍、一盘散沙、一穷二白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我们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来看,以英国为例,英国16世纪的土地革命和18世纪的工业革命奇迹般地改善了粮食和商品生产,但他们不仅花了两百多年的时间,而且还给老百姓带来了苦难、流血和灾难性的混乱。

而中国1949年建国以后,还不断受到西方列强的攻击威胁,在这样的情况下,毛主席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完成了这两场革命。毛主席时代远非现在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所说的那种情况,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俄国等几个现代工业舞台上的后起之秀的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的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我们应该了解到,是毛主席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之一变成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是以一个小小的工业基础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比比利时还要小,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还不及比利时工业产量的1/5。然而在物质资源最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四分之一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工业大国。除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的有限援助,毛主席时代的工业化进程没有得到外国贷款或投资的帮助,在毛主席时代结束时,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唯一没有内债、外债或内部通货膨胀负担的国家。

 

二‬、建国‬初期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前面提到,1949年新中国刚建立时,是一个经历了一百多年内忧外患的国家,是在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争洗礼的废墟上起步的,用一位长者的话说,“毛‬泽‬东‬建立‬的‬新‬中国‬哪里‬是‬起‬于‬累土啊‬,那‬是‬在填坑‬啊‬,是被‬西方‬列强‬挖‬了‬一‬百年‬的‬大‬坑‬!”

1949年,中国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农业人口超过80%,人均寿命不到35岁。从衡量国家经济的几项基本指标来看,中国的人均钢产量仅0.3公斤(印度是3.8公斤,日本是40.4公斤,美国是471.6公斤),不到印度的十分之一,与美国更是无法比拟。人均发电量才8度(印度13.6度,日本519度,美国1974度)。当时中国的经济用“一穷二白”来形容完全不为过。我们在评价新中国的历史时,必须要清楚当时的现实,如果抛开当时的历史条件来对新中国建设成就进行否定,必然会走向历史虚无主义的邪道上去。

一个国家要想发达起来,首先就要使这个国家的工业化发展起来。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没有一个不是靠工业化发展起来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可言,唯一的优势是中国有一个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有一个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对中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科学的战略决策。即要把全国人民组织起来,努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工业化。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强国。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毛主席根据中国革命的经验以及苏联的经验,选择计划经济这种科学体制。

 

我们今天在看待前30年的计划经济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就是它只经历了30年,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人也是一样,人不可能一生下来就辉煌。计划经济也同样需要一个发展成长过程,在发展中需要依靠人的艰苦奋斗,才能取得变化发展的质的飞跃。

计划经济,是中国革命成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上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阶段,在中国当时的情况来看,也是唯一的一种选择。是人民当家作主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必然阶段,是社会主义新中国实践社会主义道路的成长过程。

 

从建国初期实行计划经济的情况来看,其决定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新中国的计划经济它是建立在战争的废墟上。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没有有计划按比例有步骤地发展,就难以构建国家工业化的框架。其二,建国初期处于一盘散沙状态,计划经济实现了全国一盘棋,统筹兼顾,从而推动了全国的均衡发展。其三,计划经济实现了以农养工,发展工业,为最后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创造条件。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完全是依靠计划经济,首先是解决了我们的国防安全问题,即把极其有限的资源集中精力放到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中去。没有工业的强大,就谈不上军事工业的发展,也谈不上经济的发展。只有国家的重工业、军事工业强大了,才有谈经济、谈发展、谈独立自主的可能性。正因为50、60年代,全国齐心协力发展重工业、军事工业,才有了70年代国际环境的变化,才有了中美关系的破冰,过去一边倒的外交思想也才开始打破。

正是因为当时实行了计划经济,把有限的人力组织起来,走人民公社集体化道路,才实现了聚沙成塔,才取得世界瞩目的建设成就。

三‬、前‬30计划经济‬取得‬的骄人‬成就‬

首先是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新中国的工业、科技基本是从零基础起步,1949——1976年,我国的工业门类拥有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41个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仅20几年走完了西方一两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更重要的是为后面的改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基础,今天又谈何改革开放?

 

“两弹一星、核潜艇”横空出世。1964年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自行研制核潜艇其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中国短短30年,一跃成为世界主要核大国。

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核工业、军民两用的“三线工业”、船舶工业等均跃居世界第三位。毛主席时代我国的科技原创力有的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我国建成下水的高科技系列船舶技术其技术高度至今难以逾越。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世界第一。

从经济方面来看,毛主席时代,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了30多倍,其中重工业总产值增长了90倍,工业产量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

在这个令人惊异的高速工业化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或许值得一提。从1952年到毛主席时代结束,我国的钢产量从140万吨,增长到3180万吨,增长了22.71倍,煤炭产量从6600万吨增长到61700万吨,增长了9.4倍,电力从70亿千瓦时增长到2560亿千瓦时,增长了36.6倍,原油产量从根本上的空白变成10400万吨,化肥产量从3.9万吨增长到869.3万吨,增长了222.9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产值同美国比,从1949年相差28倍,到1976年仅相差5.52倍。

我国在实行计划经济的年代,工业、农业、国防、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创造了无数的世界奇迹。纵观整个新中国的发展,建国后前30年的计划经济是成功的。如果否认这些成就,只能说是一种别有用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