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估值法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相对估值法,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就是寻找相对便宜的股票。那么,评价的方法和评价的对象就是应用这个方法的核心要素。
一、解读相对估值法
如果要买一件商品,你肯定希望买到价格便宜的,但是,这个便宜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是与商品原价相比,还是与其他同类商品相比?又或者是与其他人买到的相同商品相比?这就是相对估值法要解决的问题。
相对估值法的基石:假设市场对股票价格总体上的估值无误,仅在个体上存在某种偏差。其实,这也符合我们对股票市场的认知:由于参与市场的群体非常庞大,能够抵消个体的错误行为,即市场永远是正确的。
相对估值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比较,是股票价值判断的基础。相对估值法主要包括两类比较的模式,即同一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对比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对比。无论是 不同企业的对比还是不同时期的对比,比较的双方必须在同一层面上。比如, 将同行业中的两个企业进行对比,那么,肯定需要拿出两个企业在同一时期的数据进行对比,不能用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
第二,关注企业核心资产或竞争能力。无论比较的内容如何变化,总是离不开股票的收益、资产、价格以及营收等项目和内容,而这些项目正是一个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外在表现。换句话说,我们在比较这些项目时,也是在寻找股票价格与其内在核心竞争能力相背离的标的。若一只股票的竞争力很强,比如营收或净利润增速强劲,但股价却相对便宜,这就是我们要选择的投资标的。
第三,属于动态对比而非静态对比。无论是市盈率、市净率还是市销率, 都不会告诉投资者低于多少倍应该买入,或高于多少倍应该卖出,而是要求投资者结合市场环境来判断比值的高低。通常情况下,在牛市中,市盈率、 市净率等普遍都比较高;在熊市中,市盈率、市净率普遍都较低,因而,投 资者必须根据市场环境做出判断。
二、相对估值法的操作程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相对估值法一般需要遵循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对比的标杆。
相对估值法需要将候选投资标的与标杆企业进行对比(也可以使用行业平均值,但一般行业龙头股更具有参照意义),方可判断股价的高低。因此, 可对比标杆的选择就是股票价格评估的关键。若投资者选择的对比标杆本身价格很高,则可能造成评估结果不准确。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在选择可对比的标杆时,需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 优先选择行业内的超级龙头股或绩优股作为对比标杆。这些企业的股票通常会有很多大型基金或投资机构驻扎,估值相对合理。
(2) 避免在行业标杆出现价格异动时将其列为对比标杆。比如,某只股票因为特别重大的利空或利多事件,导致股价出现大幅下跌或上涨。此时, 这些股票的估值已经出现了偏差,再以这类股票为对比标杆,很容易出现 问题。
(3) 尽量选择那些属于同行业,且产品、规模、盈利能力与候选标的企业相近的企业作为标杆。候选企业与标杆企业近似度越高,对比就越有意义。
(4) 在选择标杆企业时,可以先筛选3〜5家企业,然后再进一步筛选至2〜3家。总之,可对比的标杆企业不能太多,否则会导致投资者无所适从。
第二步:选择估值方法。
通常情况下,相对估值法包括市盈率法、市净率法、市销率法以及PEG 法等(关注宇哥后续文章详解),投资者可以根据行业特点或个人偏好,从中选择某种方法作为股价的 评估方法。
第三步:收集相关数据并计算。
这并不是让投资者简单地将市盈率或市净率等指标进行对比,而是需要投资者全方位地收集企业的运营与竞争性数据并进行计算分析。具体来说,
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候选投资标的企业与标杆企业的每股收益对比信息;
(2) 候选投资标的企业与标杆企业的行业地位对比;
(3 )候选投资标的企业与标杆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对比;
(4) 候选投资标的企业与标杆企业的经营状况对比;
(5) 候选投资标的企业与标杆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对比。
第四步:评估股价。
通过与标杆企业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合已经收集到的各方面信息资料,判断候选标的当前的股价存在低估还是高估。若股价存在一定的低估, 则可择机入场。
具体的估值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借助估值指标,对比估值倍数。比如,标杆公司的市盈率为30倍, 那么,候选标的的市盈率是否高于30倍。结合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判断候选标的是否应该向上或向下调整估值倍数等。
(2)对照标杆企业的估值倍数,计算候选标的的目标股价。比如,标杆企业的市盈率为30倍,结合收集到的候选标的资料,将候选标的的市盈率调整为25倍比较合适。投资者可用候选标的最近年度的每股收益乘以25 倍的市盈率,以获得目标股价。
三、相对估值法注意要点
作为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估值方法,相对估值法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但也存在一些先天不足。概括起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每股收益或净资产等财务数据作为估值的依据,容易受企业一 次性收益或损失的影响。比如,企业在某一年度因某些原因收到了一大笔收益,而这笔收益又不具有可持续性,就可能造成企业该年度的市盈率下降, 使投资者对该股的股价存在低估的判断。因此,在收集企业的财务数据时, 投资者必须注意减少这种一次性损益的影响。
第二,相对估值法依靠的分析方法都是以企业账面价值作为基准的,但应收账款、商誉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并非真实的现金,且不一定能换来真实的现金。因此,投资者在实际操作中,必须预防应收账款过高或商誉过高等问题。
第三,通常情况下,投资者不能仅用一种相对估值法就做出交易股票的决策,而要通过多种方法互相佐证。毕竟,相对估值法获得的结论是一种相对性的并非精确的股价高估或低估的结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