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很多企业的退休人员,都移交到所在的社区进行社会化管理,在前年年底,基本完成了这项工作。实行这个办法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有利于退休人员就近就便得到社区的管理和照料。但是绝大多数的企业退休人员对这个做法都不认同。主要是:
1、企业退休人员普遍有失落感,感到被企业抛弃。职工是企业的主人,在一个单位辛苦工作一辈子,退休后,马上与企业脱钩,成为“局外人”,很多退休人员在心理上对此无法接受。对在职职工,特别上是即将退休和面临退休的职工,也会在心理上造成伤害,使“主人翁”地位产生动摇。有的老职工形容现在与企业的关系:“就像老两口要离婚一样”。
2、之前的企业都有负责退休人员管理的部门和人员,对每个职工的情况都非常熟悉。退休人员遇到问题和困难,一般都会得到很好解决。移交到社区以后,很多退休人员感到像没娘的孩子一样,不知道去找谁。
3、使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差距进一步拉大。现在只有企业的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仍然由原单位管理。本来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就高出企业很多,还有各种补贴和职业年金等,有的单位节假日还给退休人员发放各种福利。而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以后,一些企业给退休人员的待遇全部取消了,只能靠养老金来维持生活。这样,必然进一步造成心理的落差,加剧社会矛盾。
4、社区对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感到力不从心、无能为力。现在社区普遍存在人员短缺、素质参差不齐,办公和活动场所不足,经费困难等问题。再加上近三年来疫情的影响,社区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防疫抗疫上,基本无暇顾及退休人员的管理工作,他们目前能做的工作,基本上只有接收档案资料和收纳党费这两项。另外,大部分社区对这项工作认识不足,感到是额外负担,“费力不讨好”。退休人员到社区办事,有的工作人员“一问三不知”。
以上是我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不一定全面,但基本能够反映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后的基本情况。我认为,退休人员移交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出发点是好的,大方向也是对的。但是我认为这是在各种条件都不够成熟、应有的政策措施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对实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以后出现的问题,做认真的调查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是一项非常繁重而艰巨的工作,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应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完善各种政策和制度,配备责任心强的专职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各社区应该建立老年人活动场所,有条件的应该建立老年人照料中心和老年人食堂等等。要对退休人员这一特殊群体,给予更多关怀,以充分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