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监管趋严,新金融行业在经历一波海外上市的热潮和行业“淘汰潮”之后步入了一个理性增长与发展的道路,而上市与否已经不再是衡量一个平台规模的“硬指标”。反而是深耕行业,稳扎稳打做好自己业务,赢得生存空间成为了行业的共识。
金融投资报记者 刘庆华
对于这个共识,置上金融相关人士说,“作为传统金融的有益补充,新金融行业的市场够大,只要夯实基础,就可以创造出价值。进入新金融发展的下半场,充分挖掘市场的优质资产,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吃自己能吃的蛋糕,紧抓优质资产不放松,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以彰显”。
受大环境的影响,7月以来,新金融行业面临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舆论危机,使得投资人对行业发展的信心受到了挫伤。不过,“阳光总在风雨后”,过了行业的至黑时刻,曙光就会出现。
7月31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其中,“稳金融”被单独提及;8月2日,一篇由新华社发布的,题为《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助力经济稳健发展》的文章表示:“必须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不断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金融市场自身的稳定运行保障经济平稳健康发展”;8月15日,新华社再次就当下金融发展发布题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初显――解析中国经济的保障之基》的文章,并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需要金融领域精准应对,处理好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关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对此,置上金融相关人士分析表示,当前,新金融行业加速出清、加速自我净化,部分平台退出了历史舞台,为行业的茁壮成长提供了原生基础。“近期,各地行业协会为了新金融的规范发展,相继发布了行业自律方面的承诺书,共同应对行业发展的挑战,这将有利于新金融企业坚定规范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为正规的新金融机构正名,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合规程度”。
得益于成立之初就定下的“安全、诚信、便捷、自律、尽责、守法”的发展标准,置上金融在发展中形成了较强的自律意识,认真贯彻落实监管要求,筑牢发展的防火墙,持续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培育企业合规文化,加强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安排,使新金融的创新处于可控、可管、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多元布局,强本固基
“万丈高楼平地起。”再高的大楼都要从平地起步,打牢地基,如果地基没有打好,外观再怎么好看、内部再怎么温馨舒适,都不过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因此,就新金融而言,优质资产就好比是新金融平台发展的地基,只有把地基夯实了,新金融才可以达到发展的新高度。
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置上金融积极在资产端布局,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合作,遴选出了符合国家产业支持方向的医疗健康、文化旅游、电子信息、产城一体等产业项目,为投资者提供可靠的资产标的。比如,成都市重点创新园区、成都生物医学产业主阵地的“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就是其中优质资产项目的代表。
据了解,“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是一个以企业孵化为主要载体,聚集新一代基因测序、分子诊断、生物电子、医学影像、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等项目的综合医疗健康产业集聚区。未来,还将陆续建成并聚集二代基因检测、基因组学试剂盒及三代测序仪开发、细胞治疗、靶向治疗药物等高科技项目。
那么,对于置上金融来说,有何独到的眼光去识别像“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这样的优质产业项目呢?
置上金融相关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缘由:“首先,我们的定位就是专注于搭建产业筹资与客户出借的互联网金桥,这就决定了我们从始至终都会聚焦资产端。像‘成都医学城•三医创新中心’这样的项目,其本身的价值与潜力值得我们关注;其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是金融的使命,新金融也不例外。伴随人们财富的日益增长,不少人看到了实体经济为其财富增值所带来的机遇,纷纷通过新金融行业平台将手中的闲钱出借给有资金需求的优质产业项目,并借助优质产业项目的稳健步伐及活力来实现增长自身财富的目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