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持续加速演进,资本主义深层次矛盾集中爆发,全球治理体系频生波折,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多边贸易体制频遭挑战,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面临诸多风险。准确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历史大势,深刻洞察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动向及其根本原因,方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有针对性地调整应对策略,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动态把握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动向。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经济一体化在动荡变革中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首先,发展速度放缓。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正常的世界经济秩序,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消费下降,全球供应链多环节受阻。美国、欧盟等主要经济体衰退程度超出预期,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明显,处于本世纪初以来最低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多数国家经济将继续下滑,世界经济步入衰退期、调整期的可能性很大。其次,发展趋势改变。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企业关闭、人员流动限制,家庭支出、投资和国际贸易规模急剧收缩。贸易和投资争端加剧,地缘政治风险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因非经济因素而呈现本地化、区域化和分散化发展趋势,全球脱钩风险急剧上升,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再次,发展格局分化。疫情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引发全球产业链调整,全球化布局将更多地向区域化转变,过去由发达经济体主导的全球化浪潮面临停滞或倒退。亚太地区等新兴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加大,将重新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第四,发展规则重构。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故意把疫情政治化,无视世界经济规则和机制,频频挥舞保护主义、霸凌主义大棒,不断废约、推责,给国际规则和机制制造混乱和危机。世界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规则和机制,谋求构建更能够体现公平合理的规则体系,客观上“去美国化”的世界经济新规则正悄然到来。
深刻洞察世界经济一体化新动向产生的根本原因。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系列新趋势新动向与新冠肺炎疫情密切相关,但新冠肺炎疫情并非导致世界经济一体化新趋势新动向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自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部分国家始终深陷泥淖,持续出现产业空洞化、贫富分化加剧,无力解除金融危机。受各主要经济体采取经济援助甚至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国际贸易与投资在疫情前就持续低迷徘徊。一些国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跟不上时代步伐,反而把国家治理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在一些国家有了市场。此外,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是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力量在现行世界治理体系和规则中长期缺乏发言权,不能适应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由此可见,目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深度调整是国际金融危机后果的延续,新冠肺炎疫情只不过是放大了疫情前掩盖在表象下的种种弊端。在当前疫情仍然在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下,更加需要世界各国携手互助,加强协同,采取物资援助、产业链对接、信息共享、技术合作等务实举措,打造抗击疫情和谋求经济快速复苏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持续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新形势新变化新动向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持续提升中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战略地位。首先,坚定战略定力。持续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经济全球化走向,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坚定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引导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帮助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有效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共享经济全球化红利。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其次,调整战略布局。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和优势,利用我国产业基础好、回旋空间大的特点,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提升制造业创新力和国际竞争力。下决心推动短板产品国产替代,拓展国内供应商,培育可替代的供应链。第三,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和相关配套法规,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增大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