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号过于迟缓。
道氏理论最大的缺点就是信号迟缓。
不过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股票投资者对于道氏趋势的判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统一。
因而使得许多交易者在实际操盘过程中发现,并不能完全地把握整段行情。
在实战中,道氏理论的延迟判断(对于级别的出现需要事后认证),使得许多交易者往往错失最佳获利良机。
而当趋势已经明显时,又面临调整趋势出现,周而复始,使得交易出现矛盾。
因此,股民朋友在应用道氏理论时,也要注意把它和一些技术分析工具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起到最大的效用。
(2)道氏理论对于中级趋势,尤其是在无法准确判断牛市还是熊市的时候,无法给投资者以明确启示。
(3)道氏理论每次都要两种指数互相确认,这样做已经慢了半拍,错失了最好的入货和出货机会。
(4)道氏理论对选股没有帮助。
道氏趋势理论的实战综合
1.判断趋势买卖信号
道氏理论虽然无法帮助投资者选股,但它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从大趋势上判断买卖。
按照道氏理论,只要价格没有回落到前期形成的成交密集区,趋势仍然保持完好。
只要不断出现更低的头部和更低的底部,下降趋势将保持完好。
只要不断出现更高的头部和更高的底部(注意!是两个条件同时具备),上升趋势仍将保好。
对道氏理论的买卖信号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经典的买入信号是这样形成的:
熊市中主要下行趋势的低点形成之后,次级上行趋势的反弹将会发生。
之后,一种指数的回调一定会超过3%,理想情况下,也一定会在先前上证平均指数以及深圳平均指数的低点之上。
最后,突破先前形成的高点构成了牛市形成的买入信号。
熊市的卖出信号。
与买入信号的决定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卖出信号与买入信号是相反的。
当牛市达到顶点,发生了倒退的次级折返走势,后续上涨回调(再次超过3%),但达不到先前的高度。
然后在下一次下跌中上证指数和深圳指数都穿过了最近的低点。
那么,预示熊市的卖出信号产生了。
2.趋势的斜率和角度
一般来说趋势线越陡峭,通道越陡越狭窄,趋势的基本持续性就越强。
趋势线越陡,被破坏的危险信号就越弱。
3.指数与成交量相互确认在道氏理论中,成交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道氏理论的成交量确认趋势认为,成交量越大,支撑区和阻力区的效用就越强。
而重要的上涨趋势往往伴随巨大的成交量配合:
底部转折从下跌趋势到上涨趋势,一定是需要量的累积。
然而从顶部转折向下突破往往不需要能量的支持。
(1)升市成交量增加仍会再升。
道氏理论认为成交量是买卖意欲的指标。
如果是一个升市,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买入股票,所以成交量应该是陪伴指数同时上升。
只要指数上升,成交量也同时上升,这个升市仍然会持续不断。
因为买意仍然不断增添,在买意增添之下,股市仍然有推动向上的原动力,潜力仍然未发挥到尽。
股市当然就应该继续向上。
(2)股市上涨而成交量不增加,升势有限。
如果指数正在上升,但成交量却并不配合,没有同时上升,道氏理论指出这是成交量并不确认股市的上升。
因为并没有买意去配合指数的上升,这种上升就只会是虚浮的升势,极为有限。
成交量未能确认股市的上升,这个升市通常就只是一个假象,只会很短暂,很快就会恢复下跌,或最少不会再上升。
(3)指数创新高,成交量也要创新高。
成交量是应该确认指数升跌势的。
如果指数升势凌厉,甚至创出历史以来的新高点,代表了买入的意欲极大。
不过,这样的买入意欲是否真实要看成交量。
只有成交量可以确认股市是否真正的上升,还是暂时的虚火,很快就会消失。
指数创新高,而成交量也创新高的话,这个升势是确认的,成交量已经将升势确认。
(4)跌势成交量增加,仍会再跌。
在指数下跌时,而成交量增加,代表了沽出股票的卖压强大。
这时股市指数应该仍有下跌的余地,前面空间可能仍有很多。
因为这时的成交量增加是沽货的人多,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一定会再有股价下跌的情况出现。
(5)跌市成交量减少,跌幅减慢。
如果是一个跌势,而成交量却一路减少,这时跌幅也会开始减慢。
成交量会将减慢的跌势确认,代表了沽出股票的意愿暂时已经减弱。
在沽售压力减弱下,股市再度大跌的空间也会同时减小。
如果大市已经跌了一段时间,而成交量却极低,这时股市可能已经跌到无可再跌的地步。
可能已经见底,起码可能是暂时见底。
(6)指数创新低,成交量也新低,股市见底。
当股市创出新低,人心惶惶,好似愁云惨雾一样。
不过,如果这时成交量也创出新低,股市见底可期。
即使不是即日就一定见底,也已经离见底不远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