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在对一家公司进行估值的时候,需要考虑很多因素,包括收入、成本、利息等等。但是其最终还是要定量化,作为决策的依据。今天要介绍的内容就是股票估值的基本方法。
1 股利折现模型
当普通投资者购买股票它所能获得的收益应该是所有未来的现金股利以及持有期间的价差。那么据此就有下面的公式:
2 零增长模型
假设预期股利是固定的,永久保持不变,那么预计未来的股利相等。因此,零增长的股票股利可以看做永续年金,那么:
从原理上,潜台词是:
如果折现率不发生变化,那么预期价格将等于上一年的价格,因为股利是固定的,折现率是固定的,那么股价必然也是固定的。
如果折现率发生变化,那么预期价格将发生变化。
3 固定增长模型
如果股利按照固定的比例g增长,那么:
如果折现率与g不变,那么价格就等于上年的股价乘以(1+g)。
4 多阶段增长模型
如果按照多阶段增长模型来算的话,其原理与固定增长模型相似。
5 自由现金流模型
之前有介绍过自由现金流的计算公式:
息税前利润EBIT
- 税收(EBIT*边际税率)
+ 非现金相关费用(折旧、对或有债务的预期费用)
- 非现金相关收入
= 毛现金流
- 净营运资本变动
- 投资支出
= 来自经营的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是企业资本提供者获得的资金。因此,企业价值可以通过一下方式计算,即总资本的成本对预期的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其基本步骤如下:
A 估计自由现金流FCFs
B 估计适当的折现率(一般用WACC)
C 确定预测值与终值;
D 一致性的处理通货膨胀。
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股票估值中较为普遍和简单的模型,下面将会介绍更加复杂的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