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部分书中内容概要: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讲有效性的重要性,很多人希望能找到天才,或者是全才类的人员来处理公司的事务,从而让公司能有好的产出,但是德鲁克老先生在本部分内容里面提到,这样的人才不能说绝无仅有,但非常稀少,就算真找到这样的人才,放在一个企业里面从事部分工作,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那么我们与其在外面四处找难以找到的天才或者全才,不如着手发现组织里面人才的优势,充分发挥出他们的强项,来提升组织的效率。
以下是我(张坤)与作者德鲁克老先生的对话。
张坤:您这一部分内容描述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有效性?
德鲁克:所谓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识资源能够产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种手段。考虑到组织的需要,有效性应该受到优先的重视,同时,有效性也是管理者达成目标和绩效的必要手段,因此,更应该受到高度优先的重视。
张坤:有效性应该受到高度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德鲁克:管理者要想提高绩效和成就,使自己的工作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提高有效性是唯一可行的办法。
张坤:但是现在也看到很多创始人,CEO说寻找人才的重要性。
德鲁克:两者并不冲突,我们当然可以在各方面任用能力特别强的人,知识特别丰富的人。但是这两类人才毕竟难以找到,对于一些小企业或初创型的企业就更难了,过不了多久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正在勉强做那些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情,或原本就无利可图的事。对于这些企业而言,运用现有的人才来经营组织会更好。
张坤:您可以说说该如何用组织里的人吗?
德鲁克:根据人类以往的经验,容易找到的人肯定不会是全才,我们任用的人才,充其量也只能在某一项能力方面比较优秀,他在某一项能力较强,自然在其他能力方面就难免平平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建立一种建立组织的方式:若某人在某一重要领域具有一技之长,就要让他充分发挥这一特长。我们不能一味拔高能力的标准来期望管理者的绩效,更不能期望万能的天才来达成绩效。只有通过改进工作的手段来充分发挥人的能力,而不要寄希望于人的能力突然提高。
张坤:您说的这点,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以前总希望自己能学很多内容,最终让自己精疲力竭,反而什么都没学到,您说的这点放在个人身上就是让自己的成长循序渐进,而不要揠苗助长。
德鲁克:是的,不管我们多么急需提升自己,或者招募具有广博知识的人才,也要遵循规律。我们在知识改进上所花费的努力,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回报。
张坤:听了您上面的介绍,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些在某一领域精通的人是否还需要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德鲁克:我以上说的这些,并不表示一个人连各领域的一些基础知识都不需要掌握了。今天很多年轻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往往以自己精通了某一狭窄领域的专门学问而自满,不屑于其他。一位会计当然不一定需要钻研人际关系,可是他至少应该知道那是什么样的领域,为什么要设立这个领域,这个领域到底要做什么。以上说的这些我指的是精而后博的人,与所谓的通才和全才不同,通才和全才可遇不可求。
张坤:也就是说在考察人才时,也需要看他们是否具备好奇心,能学习新的知识。如果公司预算有限,管理者无法按自己想法招募到合适的人员,该怎么做?
德鲁克:管理者需要提高有效性,在不能增加资源供应量的情况下,就应该设法增加现有资源的产出量。也就是要培养现有的人才,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