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条件独立性的定义(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生活中大家会发现有的孩子七八岁就自己能做饭、热菜、洗鞋子衣服等;有的孩子十五六岁了还要等父母回家做吃的给他吃,甚至淘米热饭都不会。其实这就是独立性强弱的区别。

独立性是17大情商能力之一。它的标准定义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提出和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内在稳定性。

简单的讲就是:遇事有主见,有稳定的思想能动性,不依赖他人就能独立处理事情,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实际工作的心理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主要包括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独立能力,其中重点是培养独立能力。

一 树立、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

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进行独立意识的培养呢?

1 要引导孩子去认识事物,增长见识、知识,形成自己的动脑去思考问题的产生自己的观点、看法的习惯。

乡村儿童暑假学才艺

举个例子: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小时候上山砍过柴。那个时候都知道为啥要去砍柴?这个为啥就是父母给孩子树立的一种砍柴的意识。其实很多父母都没有告诉孩子为啥?但是去砍柴的孩子都知道是为啥?因为父母跟孩子一起生活,身教一直在告诉孩子柴火的用途、使用方法,甚至注意事项。慢慢的孩子就通过自己的学习、观察、学会了独立思考,对柴火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了,这就是给孩子树立了基本的认识、理解,形成独立意识。

2 要引导孩子深刻认识、理解事物的本质,强化认识、知识、学问的内涵,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意识。

概念手势

例如:家里没柴或者柴没干或没劈好,就会没柴火煮饭、烧水或者点不着火或燃烧不畅等等,就会没熟的东西吃、没热水喝、没热水洗澡等,就会造成生存上生活上的困难和不适。这个过程通过不断教导家长让孩子对柴火有了深刻的认识、理解,甚至会产生很多新认识和应用。这就是在给孩子丰富认识内涵,强化了独立意识。

这个阶段是让孩子对事情、事物能产生正确的认识,以及可能发生和存在的问题、危机等有预知、正确判断、应对方法等形成自己的意识习性。

二 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孩子树立了独立意识后,就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记住这里最关键的四个字:“独立”“能力”。独立就是孩子自己思考、自己想办法、自己做、自己监控管理、自己完成。能力就是胜任、达成的手段、措施、办法等才干。

笑容灿烂的孩子用洗涤剂

有的父母只让孩子有独立意识,却不注重独立能力培养。就比如父母让孩子知道饿了要吃饭、菜等食物,却没引导教会孩子怎么去做饭菜,怎么才能做出能吃、好吃的饭菜。个人的能力是在认识事物、不断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1、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

1.1 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扫地、叠衣服、整理书籍、擦桌子、洗脸、洗澡、洗手、洗菜、淘米做饭、包饺子等等,都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1.2 给孩子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让他去探索未知。从翻身、爬地、坐立、走路、跑到跳等等让他自己不断练习完成。

1.3 给孩子生活冲突,引导或让他自己去解决。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多让孩子接触、观察冲突的发生、解决,给还提问或干脆让他自己解决。

1.4 面对矛盾,教孩子学会权衡利弊,如何获得最大收益。矛盾无处不在,如何协调?如何消除?如何控制等等都需要教会他。

1.5 给孩子时间,引导或让他自己去安排生活。扩大生活圈子,让孩子接触了解各种层次的人。

1.6 宽容孩子的过错,多一点耐心与宽容心。

 

2、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

 

2.1 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创造解决办法,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比如:多问孩子问题,给孩子问题,给孩子制造问题、难题,引导或让他自己找答案,培养初步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2.2 不要给孩子随便拿主意,给孩子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培养孩子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能力。

3、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3.1给孩子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要保护孩子的自尊。

3.2 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

3.3 要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

3.4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学习能力。

3.5 经常鼓励孩子,失败中站起来,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

3.6 经常提醒孩子注意家长的榜样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