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产业升级是什么意思(产业升级为什么这么难)

产业升级的困顿:共时社会与历时社会的分野

最近,询问我产业升级问题的老铁,特别多。

毕竟,身为中国人,没有人不希望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

而今,中国的很多经济困扰,无非是老产业不行了,新产业又接不上。

所以,一旦产业升级成功,中国经济的又一春,也就值得期待了。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愿景是从次贷危机以后就挣扎至今。

尽管其间我们出现了互联网革命的普及,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始终没能让一个新的产业完全取代之前出口代加工对于GDP的巨大支撑。

即便像互联网,它对中国GDP的影响,也仅仅是避免了GDP的硬着陆,却无力把中国GDP重新拉回两位数增长。

聊到这里,我们需要去看看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

很多人都喜欢拿中国和日本作对比,确实,它们之间的相似度非常高。

不仅如此,日本是黄皮肤里最早踏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且进阶位中高端制造业强国。其产业升级的成功度,确实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深思。

但是,凡是去过日本的人,应该都可以明显感觉到——

日本与中国,只是外表相似。其内核,真的完全不同!

坦率说,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巨大的不同,造就了两国产业发展完全不同的取向。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和理解这种不同呢?

相信去过日本的人都有一种感慨,那就是人家传统保护的太好了。

我们号称几千年的文明,却很少有600年的寺庙。而人家日本则相反,其各种古物保护的是非常好。

可如果我们看看自己,情况就非常复杂了。

一边是对文物的崇拜、对古代历史中的牛逼津津乐道,一边则是各种厌恶古代留下来的“封建思想”。

相比日本,我们既没有传承,更没有对古人的认同和敬重。

因此,中国就呈现出与日本完全不同的社会氛围——

日本是历时社会,即整个社会都认为自己与过去是紧密相连的,传统是有价值的,需要不断去呵护和继承的,社会的发展是对传统的继承和演化。

中国则是共时社会,即,整个社会都不认同传统的东西,所有人只活在当下。所以,整个社会都呈现为对权力和金钱的狂热,却无视传统对于整个社会的基石作用。

历时社会,人们天然之间就有共识,有规则,有礼仪;而共时社会,则更多的是对于一时的牛逼特别推崇,而规则变得不那么重要。

那么,产业升级是什么?

要知道越高级的产业,对于一群人的协同能力要求就越高。

这就不是简单的牛逼一下,而是大家按照规则,踏踏实实的去把产业中很多重要细节落实。相信玩过产业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

因此,日本这个历时社会,就呈现出巨大的先天优势。

当产业升级发动的时候,所有日本的企业、政府部门、银行、员工等,都是以巨大的共识去团结起来。当中出现任何问题,都会有传统价值观的约束和协调。

而我们中国这个共时社会,则完全不同。

大家都是赚快钱,没有人真的会按照传统的行事规范与利益相关方紧密合作。

毕竟,共时社会的人们,从来只关心当下,不会把过去的任何东西放在自己头顶上;也不会去关心将来,以后怎么样以后再说。

因此,即便是“活在当下”,日本人心中的含义,也与我们中国人的理解是不同的。

严谨的说,这确实是一种遗憾。

我们中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是却被近100年前的一群学生带头打倒了。其结果是,我们始终认为传统才是让我们落后的原因。

确实,如果你直接把西方的东西和我们古人的东西放一起,落后是很明显的。

可是,传统的核心不是有形的东西,而是无形的那些东西。

传统,是我们所有人共处的基本生活方式;

传统,是我们中国人凝聚力的核心动力;

传统,更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根基所在。

即便是英国保守党人也曾经说过,民主的深意是为了保全传统,而不是为了破坏传统。

是的,连我们认为先进的西方,人家也是将自己过去的东西视为珍宝。

因为,传统中,囊括了人和人复杂的联系,包含了人情往来的有机组合方式。因为有了传统,人和人的相处,开始有了规则,有了仪式感。

传统,从来不是落后的代表,我们中国人也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传统,其实是我们的先人从自己生命激荡中不断提取的经验。

这些经验,有些现在还能用,有些可能不能用了。但是,这些经验背后的考量、智慧,却永远是有着极大的启发意义的。

因为传统,人有了归宿,也有了自由。

因为传统,大家就知道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

而这种相处的方式,直接决定了经济生活中人们的抉择。

产业升级,就是需要大家相互合作,而不是仅仅搞所谓的团结。

团结,是不可能有产业升级的;唯有基于角色分工的合作,才可以实现真正的产业升级。

事实上,传统的一大特点,就是让不同角色的人,在自己的角色中做好本职工作,从而大家作为一个整体去实现全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有鉴于此,我们真诚的呼吁 ——

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使其现代化,但是绝对不能弃绝它们。

中国经济的腾飞,是离不开传统文化对于人的再次塑造,而传统文化也将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再次辉煌。

因为,从“共时社会”,走向“历时社会”,将是中国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