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单指数模型的优点(细数指数基金的那些事)

指数基金,一个如今在投资领域广为称道的投资品种。可是,谈及指数基金,恐怕侃侃而谈者寥寥。指数基金的起源是什么?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支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又缘何广受喜爱?溯流求源,为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所喜爱的东西,不妨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通过对三个人的认识,一起来了解指数基金的那些事。

理论起源——哈里·马科维茨

现在说起指数基金,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定义为一类以特定指数为标的,投资于指数全部或部分成分股的基金产品。比如A股市场上常见的投资于沪深300指的众多基金,又比如投资某些行业类的基金。例如:汇添富中证主要消费ETF链接(000248)就是投资于消费行业的基金,跟踪标的为中证主要消费指数。

但指数基金的起源是什么你知道吗?

事实上,指数基金的理论起源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而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最初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里·马科维茨于1952年创立。他认为最佳的投资组合应当是具有风险厌恶特征的投资者的无差异曲线和资产的有效边界线的交点。

在此基础上,1964年威廉·夏普提出单指数模型以及以对角线模式来简化方差—协方差矩阵中的非对角线元素,并据此建立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而这些都为指数基金的诞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设定为每一证券的期望收益率应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该证券由β系数测定的风险溢价,公式为:E(ri)=rf+βim(E(rm)-rf)】

 

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

约翰·博格,公认的“指数基金教父”,于1975年创立了第一支指数基金,凭借其低成本的被动投资的投资方法,数以万计的人们爱上了指数基金这种投资方式。当然,博格本人也获益其中。

回顾博格的指数基金之路。1975年的第一支指数基金,以其可怜的1100万美元资产,艰难地开始上路,步履蹒跚之中一直没有大的变化。而直到1984年吸引到第一个共同基金竞争对手(富国银行)后,剧情发生质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初,它开始增长了,而且确实增长了。现如今该只指数基金的资产总额接近6千亿美元。

相比当初计划的2.5亿美元的筹资,第一支指数基金的开局是糟糕的,甚至是致命的,博格回首这段历程不禁感叹到“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但回想1971年世界上第一支指数在美国出现,第一支指数基金的漫长故事或也是在书写指数存在的意义。

股神——沃伦·巴菲特

有着“股神”之称的沃伦·巴菲特,或许是美国人除了父亲之外最值得尊敬的男人,常年盘踞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他,在投资界一直被视为神一般的存在。而指数基金则一直是他很推崇的投资品种。巴菲特不仅屡次公开场合推荐指数基金,且频出指数基金的经典语录。比如巴菲特的那句“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通过定期投资指数基金,竟然往往能够战胜大多数的专业投资者”。

事实上,博格曾在第一支基金创立之初就断定并不存在能战胜市场指数的基金,但这一规律最早是由巴菲特发现。而这一结论获得最终认可还得从一场赌局说起。

巴菲特曾在2005年立下100万美元赌局:以10年为期,对冲基金的表现能否跑赢指数基金?巴菲特认为不可能。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2007年,Protege Partners合伙人Ted Seides接受了这一赌局。Ted选了五只FOF,分散投资了一百只以上的基金。

最终的结果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五只FOF仅有2008年的回报超过标普500指数基金,其后所有年份全部跑输。在2017年公布的双方成绩单上,标普500指数基金的回报是85.4%,远远超过了这五只FOF的均值22.0%。

从理论的提出到第一支指数基金的创立,再到一场世人皆知的赌局,三个人笔下的指数基金逐渐被人接纳和认可。而纵览近四十年世界范围内指数基金规模跨越式的增长,其流行开来背后的真相或是越来越多人对这一投资方式的喜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