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技术差距理论(深度剖析中国与西方技术差距)

某地产老板,响应国家号召,用巨资招兵买马,吸引各类博士研究员加入,广招各路工程师,做起了研发机器人生意。土老板骨子里的农民搞科技的热情燃烧了起来,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可能是步子迈得有点大,扯到博士和工程师的蛋,然后就互相甩锅。博士呢,就觉得工程师们没技术含量,这么小问题都解决不了,让他卷铺盖。而工程师们气没处放,就狂往某乎灌水,比如,某某博士眼高手低,瞎指挥等等。这种研究员和工程师相互鄙视,应该是比较常见的。

 

按道理来说,研究员与工程师是不同的分工,他们之间是互相协作的。研究员负责寻找和发现新的技术;工程师则把技术推广,并进行商业化实现。他们是在一个产业链下不同环节之间的密切合作者。但是,在中国,研究员与工程师互相鄙视,却是很普遍的事情。说得不好听一点,他们之间有一道鸿沟。而这道鸿沟的宽度就是中国与西方科技的差距大小。华为填平了这道鸿沟,让华为的技术世界领先。

 

那么,中国为什么会有这道鸿沟呢?

中国地大物博,几千年来,以农耕民族为主,游牧民族为辅。中国领土辽阔,七大水系,广阔的平原,人口众多,农耕文明发达,在春秋时期孕育了道家思想,同时,也容易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的趋势。这种趋势,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春秋战国后期,秦国实行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国家精细化治理,把人束缚在土地上。秦国借此获得最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统一六国,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秦始皇顺应趋势,成就“千古一帝”。

 

喜马拉雅山系和昆仑山系阻隔了中东的战乱,保护着中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刚开始,人口稀少,生存环境恶劣,各部落可以友好相处,各自跑马圈地,生产力和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带动着思想、哲学和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人们也有了闲情:“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因为处在增量市场时期,部落之间可以友好相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在春秋战国时期,让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技术水平达到了世界顶级。

 

然后,到了春秋开始,土地资源进入到存量市场时期。各国之间混战,争夺领土和人口,把中国的历史车轮推进战国时期。按照丛林法则,一山不容二虎,必定会形成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国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但是,秦朝领土辽国,人口众多,消息闭塞,没有科学技术,中央一直疲于国家治乱。就像一个幼儿园的老师,管理着上百个学生。重农抑商,生产力被禁锢,人祸天灾,非常容易民不聊生。《史记·陈涉世家》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秦朝仅仅过了十四年时间,在各地起义军的讨伐下,迅速分崩离析。

 

不过,秦朝开启了新局面: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根源是领土辽阔,人的能力有限又没有科学技术,朝廷有吃不完的治乱红利,完全没有动力去发展工商经济。一个朝代,这种红利还没吃完,就挂了,导致了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结果。治理这么大的国家,历代皇帝有心无力,内乱都忙不过来,再加外乱?所以,要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专心治理内乱,禁锢人的脑袋,孤立起来,死死地绑定到土地上,建立起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无法出现,无法诞生科学技术。

也就是古代封建王朝的治乱红利,是不允许研究员和工程师存在的。它们是西方国家的舶来品,只是到了中国,缺少了一些东西,让这两个群体产生了鸿沟。在探讨这道鸿沟之前,需要先来分析为什么西方国家会现出研究员和工程师?

先切换一下话题。上面提及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一个地方如果水土肥沃,温度阳光充足,适合种植农作物,就会发展出农耕民族。农耕民族可以用更少的力气获得更多的食物,可以更大程度分工合作,生活环境舒适,他们相对比较温顺,生活在熟悉的地方,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人生,创造丰富的经济文化生活。而游牧民族则生活在塞北苦寒之地,困苦的环境,锻炼了他们极强的耐力和蛮勇精神,他们逐水草而居,以骑马狩猎为主,饮食也是以肉类为主,加上家常便饭的地盘争夺和部落冲突,导致经济落后,没有文明的基础。简而言之,农耕民族是文明人,能言善辩;游牧民族则是野蛮人,英勇善战。

 

欧洲山地多,平原狭小,尽管地理位置受限制,经济力量薄弱,农耕文明不发达,但是它靠近地中海,对面有古埃及发达的宗教文明,在中东诞生的基督教在欧洲广为传播,构建起基督教文明。不过,不幸的是,欧洲农耕民族力量实在太弱小,经常被游牧民族打得满地找牙。游牧民族虽然能把农耕民族的地盘打下来了,但是他们也很苦恼,欧洲那么大块地盘,无能力管理,因为他们是野蛮人,没文化,欧洲人普遍信仰基督教,不是野蛮人可以领导的。野蛮人想要建立起强大的王权统治,就需要依靠神权的力量来维持秩序,维持统治。欧洲形成了一个掌握王权和军队的游牧民族与掌握统治秩序和经济的农耕民族相爱相杀的过程。即王权与神权相爱又相杀,神权打不过野蛮的王权,而王权又制服不了神权,一旦王权打神权的主意,神权就鼓励各地各派搞乱。

这就是欧洲的骑士与教士形成的经济政治基础。欧洲人每次殖民入侵,先是派教士笼络人心,摸清底细,然后再派骑士武力攻打,占领城池,最后让教士安抚人心,建立统治秩序。欧洲人用这种方式尝到甜头,就到处殖民入侵。

 


 

欧洲这种权力分工,导致欧洲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神权为把王权踩得死死的,加倍地禁锢教徒的思想,让广大的教徒听从教皇的指挥。而王权没有中国古代那种治乱红利,有很强的对外殖民入侵的欲望。同时,欧洲山地多,平原狭小,资源缺乏,逼着欧洲人通过贸易来互通有无,建立起发达的海上贸易。王权也想打败神权,他们鼓吹科学与艺术,建立起大学,辩论真理,打破教徒头上的枷锁,发起文艺复兴运动。催生出了一大批的科学家、哲学家等,他们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遇上欧洲发达的商业贸易火苗,燃烧得无法收拾。

 

欧洲建立起初级的产业制造和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是杠杆,科学技术是支点,金融资本杠杆依靠科学技术支点,撬开了新的产业。新的产业建立以后,产生更多的分工合作,研究人员进行分化,一部分继续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另一部分变成工程师,专门把技术进行商业化,推动产业的发展。让欧洲爆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由此可见,产业的发展,促使研究员进行分化,产生出工程师群体。研究员与工程师分工合作,不断循环推动产业技术的发展。

回到开始的问题,为什么研究员与工程师存在鸿沟?根源就是相应的产业没有发展起来,导致他们没法进行良好的合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