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内部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浅析国际直接投资的博弈理论)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学者们极为推崇的一种研究国际关系行为的理论和方法。它是由美籍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约翰•冯•诺曼在其于著作中首次提出的。博弈论既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至今已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普遍适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以及军事等多个领域。

它主要是用来研究决策主体在进行决策时,一些行为所导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决策均衡问题,也就是说,决策主体做出的决策,不但会影响对方的决策,还要考虑对方的反应。博弈方法主要根据游戏规则来选择处理危机、竞争和冲突的最佳方案。

 

许多学者认为,运用这一理论可以使产生利益竞争与冲突的双方制定出最优策略,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在国际关系格局中,各国均表现出类似博弈的特点,因而博弈论是各国面对重要经济问题时所运用的基本理论,在进行缜密思考后,各国能够找出与本国国情最为相符的方案。

国际分工博弈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系统的国际分工理论在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国富论》不仅深刻批判了重商主义思想,还充分论述了国际分工理论,并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以此为基础,并于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产品生产所需的绝对劳动成本并不是决定两国发生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而相对劳动成本才是根本性因素。也就是说,两国贸易的基础不是绝对优势,而是相对优势。

但绝对优势理论和相对优势理论都承认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且参与贸易的主体均能从中获益。对此,一些学者通过举例加以验证,如果一方选择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另一方两种商品都生产,其结果是前者出现比较优势产品生产过剩,其他产品十分稀缺,这不仅会使该国无法在国际分工中获取收益,还会导致国民福利水平止步不前。

 

因此,若想在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需要双方在进行策略选择时考虑对方的策略。根据相对优势理论,一国只需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出分工选择,但事实上还需要考虑世界市场的情况,尤其是目标市场的生产与贸易情况。

由此可见,随着国际分工理论的日益完善,各国能够找出自身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能寻找出与之互补的贸易合作伙伴,以讨价还价的方式获得更多经济利润,从而享受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带来的益处。这不仅是博弈论与国际分工的核心思想,还是各国通过策略选择最终达到均衡状态的过程。

 

当然,国际分工并不意味着博弈的结束,而是标志着双方真正博弈的开始。在发展经济关系过程中,双方对外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更加激烈和复杂的博弈过程,并且博弈主体不只是局限于国家之间,还包括各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国际直接投资博弈

“二战”前,西方学者通常利用赫克歇尔一俄林要素禀赋论来解释国际资本流动的成因,该理论认为,各国之间利率不同是由资本供给差异导致的,这使资本在各国发生转移,虽然该理论适用于分析间接资本移动,但并不适用于分析直接投资。

 

“二战”后,国际资本移动以国际直接投资这一形式为主,促使了许多西方学者去寻找用来解释理论的依据,并逐渐形成了包括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以及卡森和巴克利等人的内部化理论在内的比较完整的对外投资理论体系。如果对国际直接投资进行深入分析,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博弈思想。

首先,从投资动因看,当一国商品在进入另一国市场遭遇关税或非关税壁垒时,除了进行谈判与协商外,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直接投资,通过就地生产与销售的形式绕过贸易壁垒。这是投资国占领东道国市场的一种最佳策略选择。

 

不仅如此,直接投资还是弥补资源欠缺的一种有效方式。但在现实投资中,一些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引入外资的心理,将一些“三高”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利用直接投资来保护本国的资源与环境,以确保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这不仅有损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破坏。

其次,东道国与投资国之间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对于东道国而言,在制定经济政策时,为了保证国家安全、保护本国市场和落后产业,想方设法阻止国外产品及行业进入。其中,限制行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于投资国而言,主要利用投资方式占领东道国市场。其中,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是最具吸引力的行业。

 

与此同时,投资国将本国“三高”产业以投资形式转移到东道国的行为,使东道国不得不对外资进入设置了立法形式的壁垒,这引发了投资国的不满,从而使东道国与投资国之间产生利益冲突。

最后,国际直接投资中既包含着经济利益博弈,又包含着政治利益博弈。在制定经济政策时,政治因素所起的作用较大,这是任何发展经济关系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经济关系中存在博弈思想的主要原因。国际贸易引发的专业化分工为各国带来利益,使国家间的依赖关系大大增强,但这种利益并非是均匀分配的,因而也产生了一定的经济风险。

 

在世界市场上,因自然条件限制与历史因素所导致的分配不均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各国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始终从本国利益出发,有时甚至会牺牲他国利益,从而产生了许多争端。

应当指出,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的关注点是不同的,经济学家注重经济利益,在探讨问题时始终从经济利益角度出发;而政治学家还要考虑社会及国家的整体利益。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博弈双方始终以综合利益进行取舍,从而争取最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通常情况下,经济政策并非是经济利益最大化政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