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上涨(2022年11月初至2023年1月底)
涨幅:1000点
上涨原因:
1、2022年9、10月份,国内纯碱供应量减少,出口量增加。
2、2022年10月份,国内纯碱库存明显减少。
3、2022年10月底,国内纯碱下游消费企业纯碱可用天数减少。
4、纯碱基差巨大,现货较期货高出300至500元/吨。
5、2022年主力资金借助纯碱出口旺盛,纯碱长库存偏低,纯碱下游消费企业原料偏少等因素,在2个月时间内,将纯碱拉高1000元/吨。
6、因纯碱期货价格快速拉升,纯碱下游企业被迫在23年1月和2月高价拿货并导致1月下旬和2月上旬,下游企业抢货,纯碱供应极为紧张。
7、23年6月至10月,期货市场主力资金压制纯碱期货价格。即便是纯碱供应紧张7、8月份,都压着纯碱期货价格。直至11月份发起一波连续上涨行情。
第二部分:下跌(2023年3月初至2023年5月底)
跌幅:1000点:
下跌原因:
1、市场普遍认为2023年5月以后,国内纯碱供应将出现过剩。市场认为23年新增产能有远兴500万吨、金山200万吨、红四方20万吨、湘渝20万吨、连云港德邦60万吨。共计800万吨产能。超过年初产能的25%,届时国内纯碱供应将极度过剩。
2、2023年3月至6月,国内纯碱供应量保持高位,碱厂均趁远兴和金山新产能没开出来前,满负荷生产。
3、2023年2月,以山东海化为代表的碱厂开始在纯碱期货上进行卖出保值。其中山东海化公告中为套保准备的资金是6亿。
4、纯碱下游消费企业经过2、3月份的补库,库内纯碱可用天数平均提升至25天。
5、曾经在22年11月以来,作为主力资金拉升纯碱的那股多头力量,在23年4月份,在玻璃期货上被玻璃厂联合资本方逼仓,损失较大,致使该股力量对纯碱的控盘能力减弱。
6、期货市场新的投机力量,借助远兴新增产能将在5月点火,集中力量做空纯碱。
7、因纯碱跌幅较大,纯碱多头出现多杀多从而导致行情更剧烈。
7、纯碱价格回落,导致现货价格跟着跌,纯碱现货从2、3月份的3300元/吨跌至5月上旬2000元/吨不到。
第三部分:上涨(2023年7月初至2023年9月中旬)
涨幅:2000点:
上涨原因:
1、国内碱厂为稳住纯碱价格,5月中旬在成都开了高级别会议,将重碱价格稳定在2200。稳价的核心逻辑是5月国内纯碱库存不高,下游消费企业库存下降,国内碱厂7、8月份将会出现集中检修。
2、7月初,纯碱期货开始上涨,上涨推手是纯碱库存不断下降、进入检修季纯碱产量持续下降、远兴新增产能不及预期。(远兴一期500万吨新增产能,共计四条生产线,其中第一条生产线5月12日点火,6月28日投料。)
3、8月初开始,纯碱期货开始暴力拉升。上涨推手是远兴第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够顺利,产品质量跟产量均不及预期;远兴第二条生产线不断延迟投产日期;8月检修季国内其它碱厂因检修导致供应减少,国内纯碱开始出现紧张;纯碱下游企业库存可用天数急剧下滑;8月中旬以后,纯碱下游消费企业开始抢购纯碱,国内纯碱供应出现缺口。鉴于国内纯碱供不应求,国内玻璃企业开始转向进口。
4、青海昆仑、青海发投两家碱厂,共计280万吨产能,占当时产能8.5%,因环保问题减半生产。安徽德邦60万吨产能合成塔爆炸,被迫停产,至今未能恢复。
5、在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又出现环保、爆炸等意外事件,更加剧了纯碱的供应缺口。
6、因看跌后市,国内纯碱贸易商没有建立充足库存作为缓冲。也就是说,7、8月份,国内纯碱贸易商手上也几乎没有库存。
7、在纯碱极端缺货背景下,纯碱期货跟现货同步上涨。涨幅是惊人的。现货甚至出现一周上涨1000的奇观。
第四部分:回调(2023年9月中旬至2023年10月底)
跌幅:350点:
回调原因:
1、9月初,远兴一期第二条150万吨生产线投料。8月金山200万吨新产能投料试生产。
2、集中检修季结束,国内其它碱厂满负荷生产,包括被环保问题困扰的青海昆仑、青海发投。
3、纯碱期货和现货价格冲高回落。
4、进口碱到港缓解了供应压力,9月产量272.3万吨,供应恢复很快。10月产量309.5万吨,为历年最高。
5、纯碱库存稳步攀升,国内库存从9月初的12.47万吨攀升至10月底的50万吨左右。
6、纯碱下游消费企业认为纯碱供应已经恢复且有过剩,不再积极补库,导致碱厂库存增加。碱厂在供应过剩背景下,只能选择降价出货。
7、在买涨不买跌心理作用下,纯碱贸易商也没有囤货。国内9、10月份多出来的产量几乎全部做碱厂库存,仅有少量做下游消费企业提升可用天数。
第五部分:上涨(2023年11月初至今)
涨幅:1000点:
上涨原因:
1、期货市场主力资金在对国内纯碱市场精准分析后,果断出手,以雄厚的资金实力推升纯碱期货价格。
2、期货市场主力资本抓住了纯碱供需及库存中的某个痛点,即纯碱消费企业纯碱可用天数极少。倒逼纯碱消费企业进行补库。
纯碱消费企业问题由来:
正常情况下纯碱消费企业,其库存的纯碱,可用天数平均应该在25天左右。但在整个23年度,仅3月份达到了25天。
4、5月份,因纯碱期现货价格暴跌,纯碱下游企业在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作用下没有积极补库。可用天数小幅下滑。
6、7月份,鉴于对远兴新增产能抱有极大的预期,纯碱下游企业依旧没有补库,可用天数继续下滑。
8月份、9月上旬,在纯碱供不应求且价格暴涨之际,纯碱下游企业已无补库能力,勉强维持生产,不断消耗库存。粗略估算,9月上旬,纯碱下游企业库存可用天数平均仅仅5、6天左右。这还是平均数。有进口碱的玻璃厂库存可用天数较高。其它消费企业库存极低。
9月中下旬、10月,纯碱下游企业有能力、有机会补库,但在纯碱期现货下跌背景下,纯碱供应将持续增加背景下,依旧没有选择补库。粗略估算,10月底,纯碱下游企业库存可用天数平均也仅增加3天左右,达到8天。
3、10月底,11月初,青海环保事件发酵。市场热炒青海昆仑跟发投将会因为环保问题全部停产。快速引发纯碱可能的供应担忧。在纯碱期货快速上涨叠加环保事件背景下,纯碱消费企业担心8、9月份的供应问题重演。紧急扩大采购,增加库存。最终在11月第二周,导致纯碱供应出现订单挤兑。
订单挤兑问题缘由:
10月底,国内碱厂订单已基本兑付完毕,也就是说下游消费企业或贸易商给碱厂下的订单基本是到10月底。
11月初,部分中大型玻璃厂提前认识到自身的库存问题,担心青海环保事件给未来纯碱供应造成不确定性,加大了纯碱采购力度,提升纯碱可用天数。
比如A玻璃厂原先维持10天的纯碱可用库存,新的采购是用多少买多少。但11月初,决定提升20天的可用天数。也就是说,这家玻璃厂11月初下的订单不仅包括某个时间的需求,还要加上10天的库存量。如果全国的纯碱消费企业都有这样的需求,则纯碱得增加85万吨的需求。而11月初,碱厂库存仅有51万吨。预计11月纯碱供应盈余(纯碱产量+净进口-国内消费)45万吨。也就是说,11月初,纯碱消费企业的补库和消耗就将国内碱厂11月产的纯碱全部订走。11月初,国内碱厂订单普遍签到11月下旬。
在纯碱期货不断上涨,纯碱现货涨价预期强烈,国内纯碱供应突然进入紧张的背景下,纯碱贸易商也加入了采购大军。部分纯碱贸易商开始囤货。当然也有贸易商提前进场,捂货不出。更加剧了纯碱供应紧张。
国内碱厂面对已签出的大量订单和源源不断的下游企业询价,纷纷采取不报价的封单举措,更加剧了市场恐慌。
假如B玻璃厂11月上旬库存加上已签署的订单能够满足25天的需要。但在11月中旬,突然发现,11月中下旬的纯碱买不到了。既不能增加库存,相反生产还有可能会被中断。所以在11月下旬又加大了采购力度。一方面要让纯碱能用到12月底,另一方面增加库存。
鉴于A、B玻璃厂的补库行为,11月初,国内碱厂11月生产的碱全部卖完。11月底,国内碱厂12月生产的纯碱也几乎全部被买完。
A、B玻璃厂是那种先知先觉且有资金实力的玻璃厂。但纯碱下游消费企业中还有很多小的日用玻璃、小苏打等实力偏弱的企业。这类消费企业即没有实力,也缺少足够的市场灵敏度,在11月份的纯碱抢购大潮中没有买到足够的纯碱。
所以很多小型纯碱消费企业不得不购买高价纯碱。多来自贸易商。有部分纯碱消费企业需求非常急,也不得不采购高价纯碱。从而进一步推高了纯碱现货价格。
4、纯碱2312合约逼仓。因11月,纯碱出现订单挤兑潮,纯碱供应紧张,纯碱空头没有低价纯碱可供交割。被多头抓住机会,逼仓。
纯碱2401合约在纯碱供应紧张且资金不断拉升双重助推下,不断上涨。
5、纯碱现货的紧张,加上纯碱期货不断拉升,导致纯碱空头损失惨重,从而出现大量空单止损,进一步助推纯碱上涨。
6、交易所政策调整。2023年11月23日,郑商所公告,纯碱2312合约单日最大开仓量为100手,纯碱2401合约单日最大开仓量为1000手,纯碱其它合约单日最大开仓量为1万手。正是因为这个政策,纯碱多头主力于23日晚开始暴力拉涨纯碱2402及后续合约。形成市场共振。
7、纯碱期货在11月13日出现一次大幅回调,原因是青海昆仑跟发投停产整顿的消息被证伪。当前青海昆仑跟发投是减半生产。11月28日,纯碱期货又出现一次大幅回调。原因是远兴一期三线投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