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投资者能知道自己所投资股票的内在价值,那投资就简单多了。只要当股票的市价低于内在价值的时候买入,当股票的市价高于内在价值的时候卖出就可以了。然而,事实肯定没那么简单。
首先,股票的内在价值很难测算,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测算方法,最终导致没有一个方法是准确客观地反映了内在价值。其次,即使我们测算出了内在价值,进行买卖交易操作时还是存在困难。低于内在价值买入,到底是低于多少才买呢?是按照内在价值的八折买,还是五折,还是三折甚至一折买入?买入成本不同,对投资的收益率影响很大。同样,高于内在价值迈出,到底是多高才卖呢?是高于内在价值的两倍卖,三倍卖还是十倍卖?卖出价格不同,最后获得的利润差距很大。
这篇文章,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股票的内在价值如何估算,第二个问题下篇文章再解答。
股票的价值,其实质是股票背后所代表的公司的股权的价值,也即是对应公司剩余股东权益或净资产的价值。资产负债表中的归母股东权益的金额就是这一家价值的会计表达,约等于按照会计规则计算的每股净资产。比如格力电器 2023 年的每股净资产为 18.7 元,这就是按照会计规则计算的格力股票的内在价值。这个内在价值,很多时候不被证券市场认可,所以股价很少等于每股净资产。比如 这篇文章发布的 2023 年 9 月 7 日,格力的股价 36.73 元/股,约为会计内在价值的两倍。
本质上,投资者买卖股票,就是买卖公司,类似于收购。你买入格力电器的股票,就是你在受让格力电器的工厂。你可以按照会计上的内在价值受让,也可以采用其他价格受让。受让价格具体的测算方法,根据公司经营模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第一,资产拆解法。熟悉我文章的朋友,对这个方法很了解,之前的公司分析文章,都是用着这个方法进行估值。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于公司的资产具有众多可参考的价值,只要把公司的每一项资产分别进行评估,最后加总在一起就得到了内在价值。比如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行业,资产大部分等同于现金或类现金,用这种方法评估起来很方便。
第二,假设开发法。这个方法是资产拆解法的变形,就是假设公司未来把所有的资产都开发完毕,卖出的产品获得的收入减去开发的成本,剩下的利润加总起来就是内在价值。比如中国神华,按照它现有的煤炭储量,假设全部开发并销售完毕,可以得到全部的煤炭收入,减去挖煤成本,就是中国神华的全部价值。像中石油、中石化、长江电力等大部分能源类企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估值。
第三,未来收益法。这种方法已经脱离了资产的范畴,完全靠企业的收益能力来估值。对于产品和收入与资产无关的高科技企业和拥有高品牌溢价的企业,适合使用这种方法估值。比如贵州茅台,可口可乐,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资产的会计价值根本无法反映真实的价值水平。还有比如腾讯控股、谷歌、微软等,产品没有价值实体,资产的价值从会计方面更是无法判断。内在价值只能是按照未来的收益,通过折现进行估算。这个方法很危险,因为未来收益没有资产作为依据,很容易错判。具有品牌溢价的产品,有可能一瞬间就失去自己的品牌地位,从而价值归零。比如贵州茅台,看起来社交属性很稳定,但一纸禁酒令,就可以把品牌价值抹掉。微软、苹果也是,诺基亚的遭遇很有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
以上就是针对不同行业和公司的三种简单估值方法,有了估值,交易操作就有主心骨了。
后面我会利用估值方法对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进行估值,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关注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