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专项债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以下简称“专项债券”),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的、约定一定期限内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专项收入还本付息的政府债券。(本定义摘自财库〔2015〕83号《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
二 2023年专项债项目前期资料准备
1、一案两书:实施方案、财务评价报告、法律意见书。
2、可行性研究报告: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3、财政评审报告:项目投资估算经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或专业评审机构评审,并取得财政局相关批复或已编制正式项目投资概算报告。
4、规划许可:自规局出具的项目规划或用地规划。
5、立项文件:发改局出具的准予立项资料,如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等。
6、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发改局出具的关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准予的批复文件。
7、用地手续:自规局出具的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用地规划许可证、划拨决定书、国有土地使用证等,具体根据项目用地性质办理。
8、环评文件:环保局出具的项目关于环境影响的登记表或报告批复。
9、收入测算说明:对项目收入进行合理预测,一是项目预期收入与建设内容密切匹配;二是收入预测类型合理,收入实现具有可实现性;三是收入预测取值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区标准的、或有市场询价材料支撑的、或有以往年度同性质项目运营收入作支撑;四是项目收入测算有计算构成,有收入测算明细。
10、项目资金筹集情况说明:保障项目财政资金明确,到位时间、条件能够落实。
11、具备《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及招投标手续可提升项目成熟度。
三 2023年专项债操作流程
1.项目发起
由项目主管部门或实施机构以项目建议书的形式向主管部门提交需申请专项债的项目。(最开始是作为储备项目,由财政先进行一轮筛选)
2. 项目准备
准备立项文件、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案两书等等...资料准备好之后,由主管部门会同实施机构进行项目报送,即按要求在省级政府债券管理平台系统中录入省级政府债券管理平台系统。
3. 项目审核
先由各级主管部门对上报的项目进行初审,再由财政厅组织专家组进行专家评审。
4. 项目入库
项目库分为储备库、发行备选库、执行库三个子库。
(1)通过初审的项目纳入储备库管理。
(2)通过专家审核通过的项目,从储备库转入发行备选库,作为发行项目专项债券的备选项目。
(3)在上级核定新增专项债务限额内,地方政府结合项目轻重缓急等因素从发行备选库选取项目转入执行库。
5. 债券发行
在已制定的各省市的专项债额度之下,由财政厅提出全年度项目专项债券发行方案(或计划)。
由各级省财政部门按发行计划,请债券发行机构,安排发行专项债,专项债发行后,各级财政部门应按要求主动披露项目专项债券相关信息,包括发行信息、发行结果、付息信息、兑付信息、定期信息、重大事项信息等。
四 2023年专项债申报支持领域
五 2023年专项债做资本金领域
六 2023年专项债禁止投向领域
七 专项债发债全过程流程图
八 专项债评审全过程图
备注说明:以上流程及资料准备是基于对大致流程的梳理,因全国37个发债主体在相关工作中有侧重点不同的区别要求,因此建议大家在学习使用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的实际做参照,具体向本级发改和财政咨询。此处切记!
九 专项债如何偿还
政府债券由地方政府来偿还。
1、政府债券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向出资者出具并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债务凭证,具体包括国家债券即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政府担保债券等。
2、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表现:经济减速下行使地方政府偿债能力弱化的风险;期限错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地方政府“借新还旧”带来的债务风险转移和风险累积;融资主体相互关联产生的交叉风险等等。
3、政府专项债券如何偿还?政府专项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
一般债券的偿还资金来源于地方财政收入;
专项债券的偿还资金来源于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或项目建成后取得的专项收入,本金可以通过发行专项债券偿还。而且专项债券收入、支出、还本、付息、发行费用等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债券资金只能用于公益性资本支出。
专项债券强调专款专用,也即专项债券的募集资金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并专项用于特定用途,不得挪用、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专项债券项目单位可以为政府部门、行政企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主要作用:
用作政府投资项目的直投资金。
用作对项目公司、社会投资人的债务性资金。
用作项目公司的项目资本金。
依据:
财政部印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操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提高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绩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指引》提出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坚持以不调整为常态、调整为例外。专项债券一经发行,应当严格按照发行信息公开文件约定的项目用途使用债券资金,各地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当严格履行规定程序,严禁擅自随意调整专项债券用途,严禁先挪用、后调整等行为。
关于专项债券用途调整,《指引》指出应符合以下原则:
1、调整安排的项目必须经审核把关具备发行和使用条件。项目属于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且预期收益与融资规模自求平衡。项目前期准备充分、可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项目周期应当与申请调整的债券剩余期限相匹配。
2、调整安排的专项债券资金,优先支持党中央、国务院明确的重点领域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
3、调整安排的专项债券资金,优先选择与原已安排的项目属于相同类型和领域的项目。确需改变项目类型的,应当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
4、调整安排的专项债券资金,严禁用于置换存量债务,严禁用于楼堂馆所、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以及非公益性资本支出项目,依法不得用于经常性支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