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与监管知识(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现状分析)

、组织结构

根据职能的不同,债券市场在宏观上可区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一级市场指的是首次发行的交易市场,也就是是由需要融资的企业和公司首次发行证券的交易市场,其主要参与者为大型投行和商业银行等。

而二次市场则指的是重新流通的再交易市场,也就是将已被发行的股票再重新进行交易流通的再交易市场,流动性的讨论也是基于这个市场之上的。二级交易市场在一方面带来了流动性,另外,证券在二级交易市场上的买卖也为其在一级交易市场上的发行奠定了基础。

 

(一)场内市场

场内债券市场本质上就是交易所市场,指的是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从时间跨度上来看,我国交易所市场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阶段。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六年可以看作是我国债券市场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融资行为没有政府出面监管,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梗不存在交易所的概念。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七年是起步阶段。

在这十年间,以国债为主体的二级市场开始逐步形成,在一九九〇年十二月,我国成立了上海和深证两家证券交易所,此阶段交易所在我国债券市场有主导地位。从一九九九年到二〇二一年,此阶段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长达二十几年的规范整顿阶段,可以把它视作是制度规则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我国场内市场在这一阶段逐渐走向成熟。

(二)场外市场

从历史上来看,我国的债券交易最早都是场外交易,从一九八一年到一九八六年,我国债券市场尚处于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的融资行为没有政府出面监管,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都是交易双方自行协商进行的。

 

一九八七年,我国人民银行发布了《证券公司柜台买卖暂行规则》,规定国债、公司债、金融债以及大额定期存单等允许进行柜台交易,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场外市场这一概念正式得到国家认可。

当年三月,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国务院企业债券股票管理暂行条例》,鼓励了部分商业银行和其他互联网金融机构开展证券市场监管与融资服务。次年,中国央行和财政部门共同转交了《有关放开国库券转移交易市场试点政策方案的请示报告》,报告中表示,国库券将可以被转手并且还特意提到了能够代理国库券转手业务的各类机构。

一九九〇年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相继出台了许多与证券市场交易方式相关的规范性文件,比如《跨区域证券市场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商品交易营业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等,都指出了柜台市场可以办理证券的交易过户等业务。

 

从以上的文件和说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早在交易所债券市场成立之前,我国的场外市场就已经开始起步发展了。首先,场外交易没有集中固定的交易场所。场外交易之所以称之为场外交易,很大因素在于他没有一个稳定且固定的交易场地,它的证券买卖活动基本都是在某个离散而不稳定的场地开展的。

交易过程也不是由统一的机构组织开展的,而是由多个投资者共同参加证券买卖而产生的,比如人们常说的银行间交易市场和柜台市场,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交易也可以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尽管如此,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中,主要的交易方式仍然是通过双方协商定价进行,其效率无需多言。其次,场外交易是开放式的。

不同于场内交易对于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场外交易显得更加灵活,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当面协商或者互联网平台完成交易,并且交易券种的规模、期限以及利率等都可以灵活确定,因此相较而言场外交易这种直接融资的方式或许能够给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和称心的服务。再有,场外交易的品种更加丰富。

 

在交易所上市的债券往往有着各种各样的限制,并且有些限制非常严苛,这就导致了交易品种的匮乏。而在场外市场流通的债券往往是没有上市的,例如一些私募债,从某些方面来说它们可以规避一定的监管,与交易所相比,场外市场的债券品种也就更加丰富和多样。这里有必要强调,不上市的债券不一定是垃圾债券。

一些债券只是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有申请上市,例如城投债。在美国,甚至某些股票都能在场外进行流通和转让。还有,前文已经简略提过场外市场的主要交易方式,即协商交易。后面我们会了解到,债券市场的交易方式主要有三种模式,竞价驱动模式、报价驱动模式和协商驱动模式,由于我国是银行主导型金融市场。

 

很多债券交易都是委托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的,而银行间债券市场最为常用的模式是协商驱动,即交易双方通过当面协商或者互联网平台自主确定交易券种的规模、期限和利率等条件,虽然说该方式可以更加合理地了解交易双方的需求,但对于本文研究的流动性而言,协商驱动显然无法对流动性起到正向的作用。最后,场外市场的管理结构相对比较特殊。

 

场外市场虽说不同于交易所市场,但它仍然受中国证监会的间接监管,此举是为了防止一些名为场外交易,实为场内交易的情况发生,另外除了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和中债登以外,还有各种自律性机构对场外交易进行监管,以保证交易的合法合规进行,从而保障债券市场稳健运行以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我国场外债券市场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和商业银行柜台市场。

其参与者主体涵盖了大型投行和商业银行等投资机构。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交易品种以国债为主,还包括一些商业银行债和企业债。托管机构为中央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银行柜台债券市场的参与者为部分个人和机构投资人,交易种类涉及部分国债和企业债。柜台市场给一些小额投资者提供了债券投资的机会,但由于其起步较晚,未来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推动。

 

二、市场规模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自一九九七年六月六日建立至今,历经了二十余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为中国债券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目前中国最主要的国债市场。近年我国债券市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尤其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最为迅速。

债券市场的市场规模可以通过发行量和托管量来反映。我国在二〇〇五年的债券发行量大约为5万亿元,到二〇二〇年末,根据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数据,债券发行量已经达到了37.75万亿元,几乎是十五年前的8倍,相较于二〇一九年的27.04万亿元,同比增长了39.62%。

根据中央结算公司提供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行量占到了全市场的83.60%。从债券托管量来看,截至二〇二〇年末,我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10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9.38%。其中银行间债券市场托管量占全市场86.76%。因此我们说银行间债券市场乃是我国债券市场的绝对主体部分。

 

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的券种包括记账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银行债、商业银行债、中期票据、超短融、企业债等等,其中政府债券和政策性债券为我国债券品种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发行量的62%,托管量的81%,相较而言、企业债和商业银行债等只占到了发行量和托管量的很小一部分,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来我国债券市场较为割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