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牧原的走势格外强,与10月份、11月份的感觉迥异。当今天这个放量大阳线(虽然只有3%+)拉出来的时候,“强”的感觉更明显。
一是突破了22年7月至今的下行通道,二是站稳5日线上方,并且阶段新高。
这就值得重视了,在没有明显利好的情况下,牧原怎么一反常态,“强”了呢?
经过资料搜集,有如下这些因素:
1.收储,托价;
2.北方小飞再起,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情况较为严重,有零星的报道和小视频。往深挖,则是
1)夏季暴雨过境带来的隐患,叠加
2)猪价持续低迷,压缩防疫、维生素饲料开支造成防控力下降。在看新和成资料时,公司也提到,下游客户在环境较好时对维生素和蛋氨酸的价格不敏感,但在环境较差时,则会适当调整维生素添加量及进行相应饲料及其添加剂、辅料的库存管理。和维生素行业库存高企的情况就对应上了;
3)10月份北方突然降温,温差大是一个重要的应激因素……导致猪群免疫力降低。
3.产能去化加速,宝东农牧董事长王晚秋告诉记者,“出于对非洲猪瘟疫情的顾虑,行业出现生猪提前出栏止损情况,养殖户将仅达到30~50公斤的生猪提前宰杀,以极为便宜的价格进入市场,短期推高猪肉供应量,从而拉低猪肉价格。”这和猪价下行的现状也对应上了。
所以这一波,猪肉股是走板块行情,除了新希望之后,都在涨。行业逻辑依旧是头部扩产,散户退出。
新希望大跌,催化剂是定增方案太臭,此次73.5亿元的定增,公司拟向特定投资者发行不超过13.64亿股股票。一般而言,定增价格是近期股价的80%,如果新希望顶格发行,此次发行价格大约在5.39元左右,约为12月1日收盘价的近六成。
在这个时候增发,可见资金链实在紧张。另外,定增价格过低,难免有吃相难看,侵害小股东利益之嫌。
在今天整理资料的过程中,还有2个小感触:
1.猪肉股的拥趸太多,看好的小散不计其数,这还是在股价普遍腰斩之后。上一波猪周期涨幅惊人,一定程度上也是流动性溢价。下次猪周期再来的话,“在车上”的人太多,到时候都是等着套现的空头,涨幅自然不能跟上一波比。今年随着股价下跌,股东数不降反增,达到了新高(30万)。不是个好信号。
2.股价是博弈的结果,预测涨跌幅不太现实。我这已经是根据股价表现,画好了靶子,往上去找“原因”找利好,才搜集到这些资料,是否是核心驱动力也未可知。如果是用主观判断来指导操作,可能南辕北辙的更厉害。还是要尊重市场,敬畏市场。
最后,说下股价走强的应对方案。
这波股价走强,结果就是突破了之前的下行通道,进入震荡筑底阶段,甚至会走出“头肩底”形态。反弹的目标位在44一线(也是年线位置)。后续可能有个回踩动作,再反弹,突破颈线之后,底部形态形成(可以加仓),开启新一波猪周期行情。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