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基金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分析(基金会知识产权如何保护)

2022年知网涉嫌垄断被立案调查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而早在更久之前,就已经有过不少对于知网涉嫌垄断与侵犯知识产权的争议存在。2021年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百余篇论文被擅自收录起诉知网,全部胜诉,共获赔70多万元,这是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一次胜利。

而对于基金会来说,保护好自身的知识产权,防止知识产权被侵犯,也是非常重要的议题。

 

1、基金会都拥有哪些知识产权?

基金会的知识产权一般包括《专利法》、《著作权法》、《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其中主要包括:

(一)专利权:主要包括新项目、新系统、新产品、新技术、新设计的专利申请权、专利权、专利实施许可权等。

(二)商标权:基金会拥有的注册商标专用权。

(三)著作权:主要利用本基金会的平台创作,并由本基金会承担责任的项目、大型活动记裁的著作权:由基金会提供资金或资料等为创作条件,组织人员进行创作的作品所享有的著作权。

(四)其他单位委托本基金会承担的科研任务并负有保密义务的科技成果权。

(五)基金会引进的专利、商标、著作、计算机软件等知识产权。

 

2、基金会知识产权的内容

除非基金会的业务涉及到某些创新领域,否则一般基金会很少拥有专利权,而科技成果权亦然。而商标权和著作权可能是基金会需要更加关注的权利。

商标是用以识别和区分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志。任何能够将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商品与他人的商品区别开的标志,包括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颜色 组合和声音等,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均可以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政府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专用权。如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其实施的希望工程等公益项目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

*希望工程商标

而著作权涉及到的内容就更加宽泛,根据相关定义,无论是基金会相关的设计图片、课件、报告、培训资料等等都在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内。

如果基金会的知识产权保护存在漏洞,那么基金会将要面对的可能不仅仅知识经济损失,更可能是名誉上的伤害。如果有人通过违规使用基金会的商标从事获利行为,或者非法募集资金,那么,基金会将要面对的可能是来自行政部门的调查与公众的质疑,这对于基金会的形象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通过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基金会可以防止知识产权流失,保护好自己的品牌,避免因为缺乏相关保护措施而导致的财产损失与声誉受损等问题。

 

3、基金会如何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1、确权

最基础的就是根据相关的法律对各种知识成果进行确权,如及时注册商标,对商标的进行商标检索发现,查看是否有商标侵权情况出现。对于其他成果也要根据相应规定进行确权。

2、成立相关负责小组

在基金会内成立相关的负责小组,对基金会的知识产权工作发展负责,制定、指导、检查相关工作的执行情况,向基金会内的工作人员科普相关知识等。这一般适用于与规模较大的基金会,规模较小的基金会则应侧重对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教育。

3、完善的管理制度

知识产权这类无形资产如何在基金会财务会计上进行反映?如何确认相应创新可以转化为真正的知识产权?相关成果如何判断归属?相关项目档案如何进行管理等等这些都是基金会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制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完善的管理制度可以避免其中的漏洞被机构内外的主体利用,侵害基金会权益,同时也保证基金会的相关工作符合法律要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