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招商银行6000多亿市值,当时的招商银行是优质成长股的代表。当时但斌在其《时间的玫瑰》书中感叹,如果某个外资以6000亿买下这个当时中国的第六大银行,会是多么地划算。但斌毫不掩饰其对招商银行的喜爱,他认为招商银行是一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优质企业,在书中提到了以下几点看好的理由:
- 招商银行的业绩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其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质量等指标都远超同行业平均水平。
- 招商银行的经营模式是以零售业务为主导,以企业业务为支撑,以金融市场业务为补充,形成了多元化的收入结构。
- 招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是一流的,其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指标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 招商银行的创新能力是卓越的,其在互联网金融、智能化服务、金融科技等领域都有突出的表现,为客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金融解决方案。
但斌在书中表示,招商银行是其喜欢的股票,相信它会一直成长下去,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
16年过去了,招商银行的净利润从152亿增长到1380亿,增长了808.6%(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利润增长率为364.2%),但招商银行的市值却增长不大。招商银行的市值在2007年达到了6,300亿元,是当时中国第六大银行,而在2023年,招商银行的市值为7,400亿元,是中国第七大银行,市值增长了17.5%,增幅亦低于同期上证综指涨幅。
问题出在哪里?估值太贵。
招商银行的市盈率(PE)在2007年为41.4,在2023年为5.4。而同期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7.2。招商银行的估值水平从显著高于同行业的水平降低到了低于同行业的水平。估值的下降使得即使招商银行的业绩翻了8倍,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其股价涨幅却不及同行。
尤其是在近两年,在四大行股价纷纷上涨的情况下,招商银行股价却大幅下跌,连累一众招商银行的铁粉、大v们,如云蒙、谷子地等金钱和声誉双双受损。
近两年,招商银行股价和同期四大行股价的涨跌情况如下:
- 招商银行股价从2021年12月1日的41.25元跌至2023年12月1日的28.79元,跌幅为30.18%。
- 四大行的股价变化如下:工商银行股价从2021年12月1日的5.38元涨至2023年12月1日的6.42元,涨幅为19.33%。建设银行股价从2021年12月1日的6.32元涨至2023年12月1日的7.51元,涨幅为18.83%。农业银行股价从2021年12月1日的3.48元涨至2023年12月1日的4.30元,涨幅为23.56%。中国银行股价从2021年12月1日的3.54元涨至2023年12月1日的4.57元,涨幅为29.10%。
可见,近两年,招商银行股价表现不佳,跌幅较大,而四大行股价则有较好的上涨,其中以中国银行涨幅最高。
曾经是中国银行业最优秀的商业银行,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和创新能力,是一个稳健成长的价值投资标的。但是,股价却表现不佳,大幅下跌,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和疑惑,导致其估值下跌的,或许还是业务的因素。
可能的几个原因:
首先,招商银行的净息差持续走低。招商银行的净息差从2019年的2.55%下降到2020年的2.41%,再下降到2021年的2.33%,2022年的2.25%,2023年前三季度的2.18%。而同期四大行的净息差则保持在2.5%左右的水平。
其次,招商银行的非息收入罕见下滑。招商银行的非息收入2021年开始下滑,下降幅度为5.56%,2022年更是下降到984.7亿元,下降幅度为2.78%,2023年前三季度更是只有713.9亿元,同比下降13.41%。而同期四大行的非息收入则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再次,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双升。招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从2019年的1.16%上升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68%。而同期四大行的不良贷款率则保持在1.4%左右的水平。招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从2019年的349.65%上升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386.21%。而同期四大行的拨备覆盖率则保持在200%左右的水平。
最后,招商银行的管理层变动,引发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战略和业绩的担忧。相关情况可见新闻报道。
综上,具备长期成长能力的公司是极其稀缺的,优秀如招商银行,能在十多年保持利润大幅增长,但如果买入时估值太高,最终收益率也不会十分令人满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