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股票投资

捷信金融最新分析(新增一条被执行252.68万元记录)

曾经消费金融行业大哥的捷信消费金融新增一条被执行记录。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捷信消费金融被广东省中山市第二人民法院执行252.68万元,立案日期为2023年8月16日。

 

这并不是捷信消费金融首次被执行,事实上捷信消费金融历史被执行记录就有39次,距离此次被执行最近的执行信息在2个月前。在范子浩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中,捷信消费金融被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执行1.0496万元,目前该案件仍在执行中。

捷信消费金融成立于2010年11月,是我国31家消费金融公司中唯一由外资全资控股的消费金融公司,目前注册资本为70亿。

借助母公司在国外多年经营信贷业务的经验,捷信消费金融成为最早崛起的消费金融公司,也是第一家资产破千亿的机构。不过过于注重线下的重资产模式、未抓住互联网金融风口等种种因素让刚站上顶端的捷信消费金融迅速衰落。

捷信消费金融的另一个转折点是其母公司PPF集团实控人彼德·凯尔纳的离世。在其离世后,PPF集团调整了捷信中国业务发展的策略,以回笼资金与实现利润回报作为首要方向。

从近些年动作来看,捷信消费金融确实是在为陆续回笼资金努力。近期,捷信消费金融在银登中心挂牌了一个本息合计169.76亿元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均为损失类资产,将于8月24日公开竞价,起拍价7.3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资产包是不良贷款转让第二批试点以来最大的个贷不良资产包,并且超过了今年上半年所有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的总和。

一面转让不良资产,另一面捷信消费金融似乎在收缩业务。近期打开捷信消费金融微信公众号以及捷信消金发现,捷信消费金融已经下线了其线上借钱的业务,转而为诸如360借条、好分期、安逸花等其他渠道引流。

在公众号上显示的是“捷信相关消费贷款产品上架审核中 敬请期待”,而在其APP中则显示“捷信无合适您的产品”。多方信息显示,这种情况从2022年初就开始持续至今。

 

种种迹象表明,这些行为均是捷信消费金融为成功出售牌照做出的努力。市场消息称,2018年开始捷信消费金融一直在裁员缩小规模,并延续至今。在网传的捷信消费金融“2024计划”中,捷信消费金融未来仅保留客服和催收等团体,规模缩减至200人左右,并且不再发放贷款,最后一笔贷款还款日期是在2024年,至此清退全部业务。

不过捷信消费金融的牌照出售之路并不顺利。根据业内消息,目前传出明确有意向这张牌照并和其接触的有4家,其中谈得最深入的是一家美股上市互金公司,已经谈到报价阶段,不过目前没有进一步结果。

捷信消费金融出售牌照的压力一方面来自自身积重难返的不良问题,另一方面也有来自监管的压力。且不说监管是否松口让这张牌照进行交易,即使进入交易阶段,也会对捷信消费金融本身的情况以及收购方资质进行考察,这也会加重交易的难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