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在银行存得越久,利率却越低。如此反常的现象在中国金融市场上非常罕见。为什么反常?以前我们去银行存钱,存的时间越长,银行越高兴,给的利率也就越高,但最近包括工、农、中、建在内的四大国有银行、部分股份行和城商行都出现了长期存款利率“倒挂”。所谓“倒挂”,就是期限长的存款利率,比期限短的利率还低。比如现在很多银行3年期的存款利率为3.15%,而5年期的存款利率仅为2.75%,明显存在利率倒挂。
为何会出现利率倒挂呢?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明白银行最主要的盈利方式是:吸收储户的存款,再放贷给需要用钱的企业和个人,从中赚中间的利息差。
而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冲击,国内经济形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国家为了鼓励金融机构对实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过去一年来,央行引导1年期和5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多次下降,为此,银行对这些企业贷款利息有所下调,而银行本身也是企业,想要盈利,贷款利息下降,存款利息也要下降。现在出现利率倒挂,就是银行预期未来存款利率还会下降,如果长期存款利率过高,相当于把高成本负债提前锁定,这样银行不就陪了吗?为了降低成本所以只能靠降低存款利率。
另外这也是在引导市场资金预期。疫情以来,居民的存款意愿持续上升,央行数据,2022年5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04万亿元,同比多增长4750亿元。在爱存钱的人变多的同时、信贷增幅却非常惨淡。2022年1-5月,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收缩超1万亿,即同比增幅为-17.5%,表明企业长期借贷投资的意愿较差。存款意愿更高、贷款意愿却在走低,这对银行的盈利构成挑战,所以银行选择降低长期存款利率也就顺理成章。
此次3年期和5年期存款利率倒挂,加上今年4月央行确立存款利率市场化机制后,再次说明利率中长期走低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最直接影响一方面是像银行理财、银行存款以及一些货币基金这样的固收类理财收益率会下降,另一方面作为老百姓贷款的大头——房贷利率也会下降,这样月供还款金额就会随之下降。
从长远来说,利率下行,甚至是负利率目前已经出现在很多发达国家,对中国来说,可能会迟到,但不会缺席,只是时间早晚问题。所以之前中国原央行行长说:“尽量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
但作为普通老百姓,也并非无能为力,要在存款观念与投资理财方式上进行及时转换,提前在投资理财方面拿出自己的应对方案,尽量减少低利率时代给自己带来的损失。具体怎么做呢?一方面,要改变只存钱不投资的理财习惯,不要觉得银行最保险,所以把所有积蓄都存入银行,要与时俱进,努力学习一些投资理财知识,很多人面对新事物一开始可能会充满抵触,但随着时间推移,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就会逐渐习惯,就像之前的按键手机和现在的触屏智能手机,一开始不习惯智能手机,但你用的多了现在是不是还放不下了。回到投资理财也一样,面对新趋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投资理财能力。
另一方面,要改变自身的投资理财结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要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除了银行定期存款外,有没有房产、买保险了吗?一些养老理财产品配置了吗?甚至对一些有较强投资理财能力的朋友来说,可以考虑在外汇市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方面尝试,但这一切的前提是你要有一定知识储备,千万别盲目跟风。
大家常说: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所以面对中长期利率下行的大趋势,大家要提前准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