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银行飞单案”引发金融行业广泛关注,民生银行4月18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近日该行发现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违法行为,立即向公安部门报案。目前张颖正在接受公安部门调查,该行已成立工作组,积极协助公安部门侦办。据反映,19日凌晨,该支行客户经理李某刚从新西兰度假归来就在首都机场被警方带走。此前,该支行行长张颖和副行长肖野及其他三名员工也先后被警方带走调查,该支行至今已有6人因涉案被调查。
针对“民生银行飞单案”业内人士对金融界保险频道表示,对于飞单,简单来说就是销售业务员拿到订单后,不将订单交由自己公司做,却将订单放在别的公司做,这种现象在保险公司的营销员中比较常见,在银行中也有很多,银行工作人员利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卖保险、基金、甚至P2P理财产品等不属于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民生银行这个事件不属于飞单案,因为本身销售的不是基金、保险等产品,而是并不存在的虚构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今日也表示,航天桥支行案件是理财产品造假案,是该支行行长张颖私自伪造假合同,虚构理财产品欺骗客户的违法行为,不涉及票据业务。
据了解,涉事行长涉嫌出售虚构理财产品,称该产品保本保息,并以产品“让利”转让的方式吸引该行私人银行的高净值客户,致使超过150名投资者被套,涉案金额或高达30亿元。值得关注的是,该行并未发行过这款理财产品,此事还牵涉“萝卜章”票据造假,以及销售“飞单”两大环节,涉及多家再贴现银行。
事发后,上百名投资人紧急联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总行高层寻求解决方案,获得的回复是“该理财产品系伪造,民生银行已报案,且表示此事件为张颖的个人行为。”
为解决投资者与银行之间的理财纠纷,2016年北京银监局发布《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北京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辖区内的银行营业网点需设立理财销售专区,提示投资风险,所有金融产品信息应收录网站,公开可查询,同时,销售过程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专家提醒,消费者切莫贪恋高收益理财产品,有些承诺的高收益,是预期收益率,但并不会明确写入销售协议里。
投资时如何防范飞单
投资者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时,如何防范飞单呢?业内人士对金融界保险频道表示,可采用“两看一查”的方式防范飞单:
一看产品管理人
任何理财产品都会有一个产品管理人,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人自然就是银行,保险产品的管理人是保险公司,如何购买的产品不是实际的对应管理人,就是有问题的。
二看盖的什么章
“飞单”产品的管理人一定不是产品的本机构。而是某理财项目公司、投资公司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所以,投资者在遇到理财经理介绍某款产品时一定要看清楚合同上盖的什么公章,凡盖的是其他公章就需谨慎对待。
三上官网或打热线查询
还有就是理财产品的名称,客户可拨打银行的热线电话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查询所购买的产品, 如果是“飞单”就不会有记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