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三年
财险业达成“非车转型”目标
①非车险已占“半壁江山”
份额约45%,复合增长率超10%
②车险市场
“老三家”份额提升,效益稳定
②非车险市场
一些中小险企抢滩,弯道超车
主动or被动?勇敢or无奈?
1
车险VS非车险
从“73开”到“64开”下
三年复合增长率,0%vs11%
1. 财险业:增速降至个位数,从高速向高质量阶段转型!
近年来,大家都知道财险业在加快向非车险转型,无论是头部险企,还是中小险企都在寻求非车险的突破。
但是,大家是否知道起源何在呢?
早在2020年,银保监会就曾下发《财产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
其中,明确要推动行业从以车险为主,向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转变!
这三年,经历过车险综改和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之后,回头再看财险业过去三年的发展,是否达成了当初的目标呢?
从保费增速看,早在三年前行业就已经预判财险业曾经20%的高增速已经不可持续,将进入个位数增长区间。
但是,在综改的“降幅增保提质”目标下,车险增速放缓,再加上过去这三年新冠疫情下的经济增长放缓。
最终,2022年末财险业的三年复合增长率仅为4.5%,可能比大家当初设想的还要低一些。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近两年行业保费不再包含风险处置期的公司,因同期基数不一样,这里的增速可能会较实际偏低(后文行业层面的数据均涉及这一问题,不过影响不大)。
2. 非车险增速高,三年复合增长率超10%,拉动财险业增长!
虽然,从行业整体看增速偏低了一些,但如果分车险和非车险去看的话,非车险业务这三年发展还不错。
从上图可见,包含意健险在内的非车险,三年复合增长率为11%,这一数字不仅远高于车险的0.1%,相较其他行业而言也豪不逊色。
2017-2019年,非车险为财险业三年复合增长率贡献增速7.66%,2020-2022年,非车险为财险业三年复合增长率贡献增速4.48%。
也就是说,曾经作为财险业第一大险种车险拉动行业增长的局势已经不复存在,非车险已经是行业增速主要贡献者。
3. 车险的份额降至55%,“车险、非车险发展并重”目标初达成~
近三年,新车产销量低迷以及综改降费的影响,2022年末车险的保费规模,也就较三年前略高。
再加上非车险依旧保持高速增长,如此反差下一定程度上,加快了财险业向非车转型的速度。
昔日,车险最为鼎盛的时期,以2010年为例,保费能够占到财险业的74%以上,是绝对的财险业第一大险种。
现如今,经历过保证险的爆发式增长,健康险、农业保险等非车险的持续高增长,2022年车险的市场份额已经降至55%。
即使是从2017年-2022年,这6年的情况看,车险的市场份额也下降了近19个百分点。
当前财险业车险和非车险的业务占比,已经从10年前的“73开”,降至“64开”之下,车险和非车险发展并重的目标,可以说初步达成~
2
“老三家”:抢抓综改机遇
车险份额提升,且效益有优势
1. “老三家”车险增速,持续跑赢市场!
然而,在行业的转型过程中,就注定了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在车险市场方面,“老三家”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经营时间来讲,都是最懂这个市场的,且在服务和网点,甚至定价方面,拥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详见《车险综改“下半场”风向突变:老三家提速且盈利,中小公司亏损加剧,已无力再战~》
所以,早在综改之初,老三家就已经明确要力保家用车业务,且提升续保率,以稳定市场份额。
从结果看,近三年老三家的车险增速,持续领跑行业,如上图所示。
虽然,相比综改之初的2021年,2022年老三家与行业,以及其他中小险企间的增速差距已经缩小。
但是,老三家在车险市场的地位越发稳固,是不变的事实。
2. 中小险企:无力竞争,不少公司业务下滑~
2022年,人太平三家公司在车险市场的份额约69.5%,较2017年的66.7%,提升近3个百分点。
尤其是,很多中小公司因为车险方面定价不具备优势,在当前的环境下,没有股东和投资端的支撑,也没有费用去抢占市场。
在车险保费持续缩水的背景下,再没有非车业务做支撑,结果就是公司整体保费规模收缩。
比如,永安财险、都邦保险、渤海财险、浙商财产、富德财产、前海联合等,有的公司车险保费规模,甚至较3年前缩了近4成。
由此不难看出,为何这几年财险业,都在提“马太效应”持续凸显,这一点在车险市场表现的更为明显。
毕竟,老三家不仅占据的盘子大,且风控能力强,再加上拿到的都是家用车等高质量的业务,规模和效益两方面表现都不错。
3
中小险企:成功借道非车险
挑战非车第一大险种“亏损魔咒”
1. 中小险企发力非车险, 不少公司非车已成主业!
在非车险方面,从2020-2022年的三年复合增长率看,“老三家”并没能跑赢市场。
这是由于人保和平安的保证险业务,都经历过一轮大幅度的调整,太保的非车险增速依旧超市场。
因此,在非车险市场竞争中,不少中小险企抓住机遇,迅速扩大公司规模。
比如,依托健康险等业务实现快速发展的两家互联网险企,众安保险和泰康在线的三年复合增长率都在20%左右。
其中,泰康在线2022年的签单保费已经达到90亿,较2019年的51亿接近翻番。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昔日以车险为主的财险公司,从保费结构看,已经成功转型至非车险。
从上图可见,紫金财产、国任财险、华农财险等公司,2019年车险业务在公司占据70%左右的份额,2022年这一数字已经降至50%以下。
尤其是,国任财险更是凭借非车险的快速发展,首度进入百亿俱乐部,2022年末的签单保费为114亿。
2. 非车险:机遇与挑战并存!
不过,对于很多中小险企来讲,非车险方面的业务经验,与老三家相比也并不丰富。
甚至于,相比车险方面,非车险的业务经验更少!
近几年,非车险增速最快的几个险种,分别是健康险、农业保险、家财险、责任险、意外险。
2022年,健康险是财险业非车第一大险种,农险超越责任险,成为非车第二大险种。
其中,农险是政策性险种,并不是所有险企都符合经营门槛的要求。
而昔日非车险第一大险种,无论是此前的保证险还是现在的健康险,都是多年来持续承保亏损的状态。
详见:
①一年亏损90亿!“跌落神坛”的保证险:从辉煌到没落,不过是头部的一场“游戏”~
②健康险经营“四大梯队”:3年亏损超70亿!非车第一大险种的“亏损魔咒”~
所以,对于中小险企来讲,从保费端看虽是已经成功转型到非车险,但能否把非车险经营好,可能对未来能走多远是更高的一层考验和挑战!
To Be Continue
综上所述,从行业层面,回首过去三年财险业的发展,车险独大的格局已经改变,非车险已经占据行业的“半壁江山”。
在车险市场,老三家凭借自身的经验等优势,份额提升且效益稳定,中小险企越发艰难。
在非车险方面,中小险企或主动或被动转型,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但相比保费结构的调整到位,后期承保质量的挑战也不小。
那么,具体在车险和非车险方面,当前财险业大中小公司之间的增速差异,以及市场格局变化如何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