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财报公布,营收快速增长,净利润水涨船高,在研发方面进入第一方阵,其主打产品恩必普在证券分析师看来达到百亿是一件可以期待的事情,那么对于未来,除了恩必普,石药这家由国企转为民营的企业未来靠什么继续做大?
3月19日,石药集团发布2017年财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31日,其实现收入总额154.63亿港元(约人民币124.82亿元),较2016年增长了25.06%;归属股东利润为24.71亿港元(约人民币19.94亿元),同比增长了31.9%。
对于增长原因,石药集团表示,制剂业务仍未集团的主要增长动力,2017年度销售收入增加26.8%至113.74亿港元,其中集团的创新药持续增长强劲,销售收入达到65.82亿港元,增加37.9%,创新药收入占营收总额亦由2016年的38.6%进一步增加至42.6%。另外,由于维生素C产品价格大幅回升,以至于2017年维生素C业务的盈利也大幅提升。
最近几年,随着石药集团在创新药的发力,不仅业绩发展迅猛,在香港资本市场也获得广泛认可,截止近日,市值达到了1261.09亿港元(约人民币1018亿元),进入中国医药上市企业中市值前五名。(第一恒瑞:2446亿元;第二康美:1105亿元;第三云南白药:1062亿元;第四中国生物制药:1055亿元)。
1
恩必普将达百亿?肿瘤药增速72.9%
对于石药集团而言,2017年是一个新阶段。一方面,2016年管理层MBO,公司实现从国有转变民营,激发潜力,2017年全面爆发;另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石药集团进入专科药和创新药高速增长的新阶段。
过去一年,石药集团在新药营销方面,主要是加大空白市场、空白医院的开发力度,扩充销售人员,在恩必普、津优力等重点进入医保的情况下,抓住医保红利;同时,石药表示,密切关注医保政策调整和各省招标动态,保证重点产品中标价格平稳受控;此外,石药还抓住两票制下医药商业集中提升的机会,拓展与大型医药商业企业的全面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全面拓展终端市场。
创新药发展是支撑石药集团业绩快速增长核心,在过去一年,恩必普注射液和津优力被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为创新药业务增加添了增长动力,同比增长了37.9%。而过去一年增长最快的是抗肿瘤产品,2017年销售收入达到10.32亿港元,同比增长72.9%。
恩必普主要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有软胶囊和注射剂两个剂型,分别于2005年和2010年上市,目前都已经进入医保目录。在2013~2016年期间,恩必普达到了39%的复合增长,这两年随着被纳入医保,石药施行渠道下沉策略,增强覆盖,恩必普依然保持着高于30%以上的增长,外界预计恩必普整体销售规模将在2019年达到64亿港元。此外,也有证券机构认为,随着石药对市场拓展及其适应症的增加,恩必普100亿元的销售峰值可期。
除了恩必普这个主打创新药之外,肿瘤板块是石药着重布局的领域,也是目前增长最快的板块,被石药董事长蔡东晨认为会是公司另一个增长动力,预期今后三年的增长将会加快。
石药自2012年开始进入肿瘤领域,目前已经5款产品上市,其中多美素、津优力、白蛋白紫杉醇被认为是具有10亿元的潜质的重磅品种。2016年为其贡献了6亿港元,而2017前已经突破了10亿港元,2013到2016年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98%,有证券机构认为,到2019年,该领域将会达到30亿港元。
多美素是一款最常用的抗肿瘤抗生物素药物,作为一线化疗用药,主要用于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癌等,该产品原研药为强生,全球销售峰值为4亿美元,石药是国内第二家上市该产品的企业,但是由于销售能力强悍,仅用了4年时间,就超越早于其三年上市的复旦张江,在2017年前三季度,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57%,在2016年时该产品销售额为3.6亿港元。
津优力是防治化疗后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品,被称为“升白药”。石药的津优力是国内首个上市的长效升白药,不过齐鲁的新瑞白上市之后,后者凭借市场份额第一的短效制剂(瑞白),新瑞白在上市后迅速扩大市场份额。2017年前三季度,齐鲁在长效制剂的市场份额赶超了石药。不过,石药的津优力在过去几年也是保持着高速增长,随着被纳入医保,津优力被认为会以每年超100%的增速发展,到2019年可能达到10亿元的规模。
在今年2月,石药的白蛋白紫杉醇获批生产,成为国内首仿,目前国内紫杉醇市场规模大约25亿元,其中绿叶的力朴素占据65%的市场份额,Celgene 的凯素为13%的市场份额,而普通紫杉醇的市场份额为22%。竞争也颇为激烈,另外恒瑞的白蛋白紫杉醇也将于今年获批,虽然该产品颇具潜力,但还是考验企业销售能力,因为所遇到的对手无疑都是在销售方面能力强悍的团队,对石药而言,可能会快速替代普通紫杉醇。外界预测,2018年和2019年有望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亿元和4亿元。
石药另外一大产品领域是普药产品,诸多产品都在进行一致性评价工作,其主打的是抗生素产品,销售增长较高的是阿莫西林肠溶片和奥美拉唑、格列美脲分散片等,2017年普药产品销售增长比较平稳,实现47.92亿港元,同比增长14.3%。
2
200在研项目
对于未来,石药表示,第一是积极发展创新药业务;第二是继续推进产品国际化;第三是,巩固原料药和领先优势的发展策略,以达到长期可持续性增长。
尝到创新药甜头的石药这两年逐步加大在创新药方面的研发,这几年,石药在研方面的投入持续加大,每年的投入占比创新药业务的8%~10%。目前创新药产品项目约有200个,主要集中在心脑血管、代谢类(糖尿病)、肿瘤、精神、神经等领域,其中在新靶点大分子生物药、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领域25个、小分子新药12个及原化药3类新药共55个,其中48个已经获得临床批件。
其中,在研创新药产品为13个。
在研仿制药产品37个仿制药正在各个阶段。
在国际化方面,石药认为取得ANDA批准的药品不但可以在国际市场销售,更可促进在国内获得优先审评及一致性评价进度和资格认定。2017年5月9日,石药公告以970万美元收购德丰的全部股权。德丰成为石药在美国加州的一个生物制药研发中心。
目前石药在美国有3个研发中心:1)德州的中心主要进行抗体药物新靶点筛选和前期研究;2)新泽西州的中心主要进行抗体药物的细胞和工艺技术开发;3)加州研发中心(德丰平台)主要进行抗体定点偶联技术。公司目前有10个大分子品种(包括最新收购的友芝友的两个双抗)在临床前期/1期。公司计划近期收购几个3期品种,用3 年时间把管线构建完善,并在3-5 年内获得一个大分子创新药的生产批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