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央行发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利率市场化是金融领域最核心的改革之一。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的重点是推动贷款利率“两轨合一轨”,进一步培育市场化贷款定价机制。
今年以来,“利率并轨”被监管层频繁提及。所谓并轨,指的是将已经市场化的货币市场利率和仍存在管制的存贷款基准利率两者逐步合二为一。稳步推进“利率并轨”,理顺资金价格决定机制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重要一环。
利率的本质就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就是抛开人为干预,使利率水平通过市场上资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
今天我主要想简要分析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对实体经济、银行业和个人投资理财有什么影响。
一、我国为什么要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1、利率市场化是相对于管制来说的。对利率的管制一般发生在国家金融体系尚不成熟的时候。
根据赫尔曼和斯蒂格利茨等人提出了“金融约束论”,对存贷款利率实行严格的管制,能够在银行业创造租金,使银行拥有一定的特权。从而,银行更有动力通过信贷活动支持实体经济中的各项开发投资。
利率管制下,实体经济高效发展的同时,也能确保金融体系的不断壮大。回看我国金融体系的几十年发展,完美的印证了这一观点。
2、随着金融体系的成熟和实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率管制带来的益处逐渐消失。低效和失衡的管制利率甚至对经济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要保证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善投资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另外,金融体系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逐渐变得低效,人行的调控意图往往无法准确实施。所以,全面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成为一种必然。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我国最先放开管制的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但为了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更加平稳,关于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开,一直比较谨慎。
我国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总体思路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其中关键时间点及事件如下:
- 2000年9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
- 2004年10月,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
- 2004年11月,放开1年期以上小额外币存款利率;
- 2012年6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 2013年7月,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 2014年11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
- 2015年3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
- 2015年5月,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
- 2015年8月,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
- 2015年10月,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目前,“利率并轨”已箭在弦上,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来到新的阶段。如何实现平稳过渡,尽量减少对银行及实体经济的冲击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三、利率市场化可能会对实体经济、银行和个人带来哪些影响?
从其他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来看,改革过程中总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新的资金定价机制的形成,将对经济中每一个个体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①银行可以采取差异化的利率策略,优化信贷结构,从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优质、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其融资成本。减少对劣质、低效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从而更好的支持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淘汰落后产能。
②更大的存款利率决定权,有利于吸收存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某些情况下,金融机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提高存款利率,从而大量吸收社会资金。自身资金量充足后,能够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
2、对银行的影响。
①可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贷款利率放开后,银行可能直接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贷款利息收入。也可以加强产品研发能力,推出更多有针对性和竞争力的金融产品,从而增加收入。
②对于银行信贷: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质量。贷款利率市场化后,通过制定差别化的信贷政策,银行有能力筛选更优质客户优先提供贷款。对于劣质的企业或信用状况不好的个人客户,银行拒绝其贷款或设置更加严格的贷款条件,从而达到降低贷款不良率和经营风险的发生。
③有利于稳定银行存款。存款是银行一切业务的基础。存款利率管制时,高收益理财产品、对手行或其他投资品种常常会对银行银行存款资金形成巨大的挤出作用。存款利率放开后,银行可以直接提高存款利率,用来应对存款的流失。
④考验资金定价能力,增加了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利率市场化以后,并非所有银行都有调整存贷款利率的意愿。往往竞争力不足的中小银行才会迫于竞争和经营压力,提高存款利率和降低贷款利率。这样一来,也就无形中提高了经营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倘若没有完备的资金定价体系,很容易出现经营风险。今后,如若经营不善,银行破产或被接管的事将绝不是个案。
以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例,1986-1989年,联邦储贷保险公司关闭或重组了296家银行,涉及资产1250亿美元。对金融系统形成了巨大冲击。
⑤可能发生利率波动的风险。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的变化将会更加敏感。当利率变化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使其实际收益低于预期收益,从而使商业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3、对普通投资者的影响。
①贷款时,个人信用情况更重要。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会更加严格审核贷款人的信用状况,信用好的贷款人将有可能拿到更低的贷款利率折扣。
②不同投资理财方式的收益会向不同方向发展。利率市场化后,一般银行会尽量高的提供存款利率,同时贷款利率则会下降。对于存款类、货币基金等产品,收益将会增加。但债券或投资于债券的基金和理财产品收益将会下跌。短期内,股票市场将会回落。
③存款保险制度助力利率市场化的同时,为客户存款安全提供了保障。利率市场化后,银行间竞争会增强,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预防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2015年推出了存款保险制度。截止2018年末,全国共4017家吸收存款的银行按规定办理了投保手续。50万元的限额能够为投保机构99.5%的存款人提供全额保护,有效维护了银行体系稳定运行。
今年5月24日,央行还成立存款保险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100亿元人民币。将在今后的存款保障中扮演更加关键和核心的角色,为利率市场化的推行提供一定的助力。
据世界银行调查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有近一半的国家发生了金融危机。如拉美地区、日本等。所以总体来说,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是国家金融系统的一个脱胎换骨的大动作。它带来新的机遇和宽松的经营环境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和风险。对于一些可预见的风险,我们普通投资者要尽量远离,保证自身的资金安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