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对普通人有何影响?如何应对?
9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会议指出,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年人口持续增加,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公共服务供给、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发展带来挑战,应对任务很重。那么,在重度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之时,对普通人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呢?2035年说近不近,说远不远,还有13年的时间,也该提早做好打算了。
第一,重度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对普通人有何影响?
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对每个人都会有所影响,当然凡事都有两面性,有坏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好的方面,普通人就业更加容易,竞争力减小,也能催生出一些新的行业、就业模式和工作岗位,比如养老、医疗相关的行业,需求量增大。不过人口老龄化问题显然是问题,所以重度老龄化阶段的到来,无疑是弊大于利的,对国家发展和普通人的生活都会带来负面影响。
首先,最直接的影响是整合社会的养老压力增大。到2035年左右,60后、70后已经进入60到80岁左右,已经退休,这两代人恰恰正是出生高峰期出生的人口,他们的老去势必会使整合社会的养老压力加大。而负责给他们养老的年轻一代又恰好是赶上独生子女政策的80后、90后,以及二胎时代,多数家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子女,要承担父母那一代六七个兄弟姐妹的养老生活,可谓压力不小。
其次,物价水平、税率、社保缴费可能更高。我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如果重度老龄化提前来临,那么国家将面临未富先老的问题,意味着国家在福利方面的支出增多,国家的负担也就增加了。这些都将切切实实地增加在每一个年轻人的工作、生活和衣食住行上,可能会导致物价水平、税率、社保缴费更高。
最后,延迟退休将成为大势所趋。重度老龄化来临之际,为了保障整个社会充足的劳动力,增加社保基金的收入,减少养老基金的支出,那么,延迟退休将成为最直接有效的举措。2021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2022年2月21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再次明确提到“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按照国家规划,预计2025年前会出台具体的延迟退休实施方案。
第二,重度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普通人如何应对?
重度老龄化问题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影响,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来应对。
首先对于已经退休的群体而言,保养好身体就是最重要的。毕竟在重度老龄化到来之际,整合社会对养老、医疗的需求加大,以后看病就医可能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国家加大投入,看病就医方便了,经常去医院药店也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健康的饮食作息,保养好身体比什么都强。
其次对于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来说,适当增加个人和家庭积蓄,为未来养老生活做好打算是很有必要的。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在重度老龄化到来之际,将面临自身的养老问题,为了老有所养,最好提前规划好自己的养老生活,增加个人和家庭的积蓄,力所能及的缴纳一份社保,使年老退休时不依赖子女,能够维持基本的养老生活。
最后对于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来说,努力提升自我,掌握一项技能是最重要的。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只有自身的综合能力提升了,才能在时代的洪流里,立于不败之地。另外,提早规划交一份养老保险,做好延迟退休的准备,保养好身体,这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总之,年轻就是资本,一切都还来得及,不管未来时代如何变化,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对于重度老龄化阶段即将来临,对普通人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的问题,还需大家集思广益,有什么好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