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快讯

牙买加体系分析(牙买加体系下央行黄金储备的特点)

从人类近几千年的历史来看,黄金的货币化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9世纪以前,大多数黄金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被权贵阶层和宗教神权所占有;19世纪后,人们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黄金产量大大增加,使得人类进入金本位时期;一战及美国大萧条的爆发导致金本位制被破坏,1944年5月,44国政府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战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为避免美国黄金外流,尼克松政府停止履行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1978年《牙买加协议》以多数票获得通过,该协议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国际货币体系进入信用本位时期。

黄金经历了非货币进入货币化、然后再走出货币化的历史进程,促使黄金货币化是因为黄金产量提升,而导致黄金退出货币化的原因是黄金的产量无法同步于世界总财富的增长,无法满足人们的交易需求。在各个历史阶段,黄金的贵重特性是毋庸置疑的,虽然信用货币能比黄金更好地满足交易需求,但央行作为国家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天生具有超发倾向,法币购买力不断减弱是必然趋势。自牙买加体系确定以来,相对于通货膨胀,很少见到哪个国家或地区出现通货紧缩的行为。

因此,将黄金纳入资产组合当中就很有必要,但由于黄金价格波动大,导致短期内购买力不如信用货币稳定,以及无法产生利息等因素,黄金的持有量也会受到制约。从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129个国家或地区来看,不同国家或地区的黄金储备占总储备资产的比例在0到77%之间,黄金储备量基本占其总外汇储备的加权平均值10.1%。

各国的黄金储备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黄金储备量占其总储备资产的50%以上一般是其法币信用较高且流通性较好的国家。美元和欧元区国家具有显著特征,这些国家有很强的经济实力,由于其法币本来就具有很好的信用和流动性,所以持有其他弱信用货币的意愿较弱,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他们能够承担持有大量黄金所带来的利息损失。这其中也有特例,如委内瑞拉,经济危机持续使得委内瑞拉的总储备逐年减少,其他储备降低的速度大于黄金,被动地导致黄金储备占其总储备的比值上升。

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稳定,法币汇率短期波动加大的国家寄希望于增持黄金来为其法币进行信用背书,如俄罗斯、土耳其、印度等国。此外,与美国或欧盟有冲突的国家会减持美元或欧元,增加黄金储备。贸易顺差国出于调整资产配置的原因也会增持黄金。

三是一个国家总的黄金持有量与其综合国力有很强的相关性,良好的经济状况使政府有能力购买黄金,黄金不仅是财富,也是权力的象征,任何一个想提高本国货币影响力的国家都有动力去增持黄金。加拿大在这方面是一个特例,自2016年第一季度起,加拿大央行的黄金储备为零。

四是靠国际贸易拉动经济增长的外贸依赖型国家,其黄金储备占总储备量偏低。如中国和日本,黄金储备只占其总储备量的2.2%~2.3%,这些国家拥有巨额贸易顺差,持有大量的非黄金储备用于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大量的外汇储备也可用于提高政府对本国汇率的影响力以维持汇率在合理的范围内波动,为国际贸易创造平稳环境。

从以上可以看出,不同国家持有黄金的主要原因是不一样的。概括来说,规避风险、应对国际收支平衡、增加法币的信用、稳定币值等因素是各国政府选择持有黄金的主要原因,不同国家会根据自身状况动态地调整黄金储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