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里面的分析一般有两种流派,一种是信奉纯技术分析,认为股票市场已经充分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另一种是基本面分析的拥趸,认为基本面才是股市的根本,是股市的第一推动力。
和技术面不同的是,基本面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从宏观经济到微观经济,从行业周期到公司财务,从消费习惯到金融心理学,甚至天气变化,政治变革,军事行动,都属于研究的对象。但是主要的分析集中于两点,宏观分析和公司价值分析。宏观分析也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经济情况,一个货币供应量况。宏观经济的增长对应微观层面的公司盈利;货币供应量对应公司的估值。以上四个层面共同决定了股票的价值。
宏观经济主要是研究总供给和总需求的问题,一次来判断经济发展的强弱。数据上主要看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净出口。三者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60.9%、41.7%、-2.6%(2015年)。具体的观察指标包括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CPI 、PMI 、PPI 、发电量、房地产投资、存货变动等等。
而货币供应量主要研究货币的供应和流动性,总的来说分为三个层面:
1 全社会的流动性,比如M0,M2数据,货币供应量,年底余额,居民储蓄总量,外汇占款,货币乘数等等。
2. 银行层面流动性,连接实体和虚拟。观察指标:信贷、银行间同业拆解市场利率(shibor),借款利率,存款利率等等;
3. 金融市场层面的流动性,对应证券市场,市场交易量,债券利率等。
货币是流动的,当我们分析其流动性的时候,需要区分当前主要是哪个因素限制或者影响了市场的货币流动。是整体的货币供应量少了,还是利率提高了,或者是存款准备金率提高了,资金不容易获取了?还是货币都流向房地产等固定投资产业了?抑或是目前市场不景气,外部资金尚在观望中?只有明确了真正的原因,才能判断目前资金短缺是会长期存在,还是只是短期存在?
比如:2013年钱荒,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最高达到30%,就是在全社会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产生的。
又如:2015年股灾,也是在全社会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都很充沛的情况下,因为股市产生了局部的流动性黑洞所导致的。
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这样的局部流动性紧缩通常都是由一些大事件导致。比如,重要金融机构的破产(如雷曼)、重磅监管政策的出台(如2013年的银监会8号文、2015年的清理配资),这也反过来凸显出情报收集的重要性。
在进行基本面分析时,最常用的视角有纵向、横向和相关分析。
纵向分析主要是自己跟自己比,常用到同比数据和环比数据,一阶和二阶。
举例而言,中国经济增速6.7%,这本身是一个不错的增速,但由于此前增速是在8%~10%区间,也就是一阶还在上升但是二阶早已开始下降,所以,市场充满了担忧,因为投资者关注的是动态而非静态。
横向分析主要是自己跟别人比。
比如:2008之后,净出口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下降,而消费的贡献快速上升,相应的,股市投资机会就从“五朵金花“转向了”喝酒吃药“。
之前,宏观经济,货币供应量的数据并不容易获取,尤其是结构化可以拿来进行量化分析的数据更为难得。现在有了免费开源的数据平台。可以下载宏观数据进行研究,目前提供货币供应量,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间拆借利率shibor等数据的下载。非常的方便。用过的有baostock平台,是python开源的,数据比较全,需要有一些编程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