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近期高工锂电和SNEC氢能技术与装备主题会议相关内容综合整理。
一、核心观点:
1、当前灰氢为主流制氢方式,未来绿氢将成为发展主流。
2、传统氢气主要用于炼油、合成氨和生成甲醇等方面,未来绿氢的应用市场,也应该是也在这三个方面。
3、碱性制氢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大功率、低成本、长寿命、规模化、集群化、自动化。
4、2025年3000标方的碱性电解槽应用会得到普及,同时制氢设备的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5、电解槽越做越大,对测试设备提供商来说也会带来较大的挑战,测试的成本也会有所提升,这需要产业链共同努力来把成本降下来。
6、PEM电解槽的降本:设备端需要从材料及零部件、工艺制备、规模化应用等多途径来降本。零部件降本空间最大的方式是通过PPS膜的国产替代。行业的角度看,制氢与绿电耦合是趋势,电费降本空间最大。
7、 到2030年电解槽市场空间将达到1500亿以上。
8、电解槽设备进入门槛低,竞争有所加剧,但因运营维护周期长,市场终端倾向于选择头部企业。
二、电解水制氢降本的核心路线:电费
电解槽技术路线:
1、碱性制氢技术成本,成本最低,国内90%项目采用该技术;海外此前以PEM为主,近两年为降本也逐步转至碱性路线,预计未来的规模化集中式电解水制氢以碱性为主。
2、PEM对可再生能源适应性好、响应速度快,且不会环境有污染,但PEM的质子交换膜依赖进口(杜邦)、且需使用铂等贵金属,成本极高,目前单线产能不超过200标方/h,预计未来PEM可在小型分布式领域作为补充。
3、AEM和SOEC技术均处于研发阶段,试验线单线产能均不超过1标方/h,前者受限于原材料AEM膜的长度与宽幅,后者受限于原材料在高温下的裂化,预计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实现量产。
电费为水电解制氢降本核心:
1、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的核心是电解槽(占50%),电解槽核心部件为:极板、镍网、镍网喷涂、pps隔膜、密封垫圈、左右压板等。除了隔膜尚有国产替代的空间,其余材料部件价格下降空间有限。
2、目前国内最成熟的电解水制氢技术为碱性电解,整个制氢成本主要在于电费和设备折旧,其中电费占比70%-90%,折旧占比10%-30%。按照年生产时间2000小时,电耗5 kwh/标方,电价0.3元/kwh, 1000标方的电解槽制氢成本为25元/kg。
3、远期制氢成本有望低至8元/kg,与煤制氢平价。理想情况下,按照电耗4 kwh/标方,电价0.15元/kwh,对应成本为15元/kg,则基本可与天然气制氢平价;若绿氢与风光、风电耦合,年利用小时提高至4000小时以上,则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至11元/kg以内,则基本可以实现与煤制氢平价。
远期看,若电价达到0.1元/kwh,电耗下隆至3.5 kwh/标方,则绿氢成本可隆至8元/kg,低于煤制氢。
4、2030年电解槽市场空间将达到1500亿以上。
未来几年电解槽设备招标有望翻番增长,高峰期10倍空间。根据对各大项目跟踪,预估今年国内电解槽招标量可达2GW,对应400台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若2030年全球绿氢占比有望达到30%,则高峰时期电解槽设备需求2.5万台+ (1000标方) ,按照单线价格700万,对应市场空间1750亿,其中国内占三分之一,市场空间近600亿。
5、电解槽设备进入门槛低,但设备长期稳定运行,龙头技术积淀深,优势明显。
此前行业主要由718所、竞立和天津大陆三家占据绝大部分份额。
22年718所、竞立、隆基三家占据市场近75%份额,其中竞立出货230MW,市占率第一达32%。
根据大项目招标看,由于电解槽要求稳定运行15年以上,业主方更倾向于与第一、 第二梯队厂商合作,但23年起价格竞争有所加剧。
电解槽中PPS隔膜尚有国产替代空间。目前市场中的PPS隔膜主要由日本东丽供应,国内山东东岳等公司逐步放量,份额有望提升。
三、电解水制氢设备的发展趋势
考克利尔竞立:
1、预测到2030年我国可再生氢需求量预计达800万吨。
2、目前电解水制氢成本最高,与绿电耦合、降低能耗成为主要技术突破方向。
3、制氢的技术路线多元化,电解水制氢将成为未来氢气制取主流方式。
4、碱性制氢是目前电解水制氢的主要技术路线,预计2035 年、2050 年,碱性制氢成本有望达到15元/kg 和10元/kg。
5、碱性电解槽未来将向单机大型化、系统集成化、产氢效率更好、响应速度更快、自动化程度更高、安全保障更可靠方向发展。
隆基氢能:
1、预测2023年中国电解水制氢市场乐观需求量有望突破1.5GW,预计2025年全球电解槽新增装机量将达20GW,电解水制氢装备的市场空间在不断扩大。
2、2023年公司发布的全新一代碱性电解水制氢设备ALK Hi1系列产品,将能耗降低至4.0kWh/Nm³有效降耗提效,定义商业化电解水制氢能效新高度。
3、光伏和制氢, 在规模和成本上密不可分,若绿电一毛钱一度电,绿氢成本<1元/方,与煤制氢价格接近。
大陆制氢:
1、当前市场对电解水设备要求是高可靠、大规模及低成本。
2、目前行业内主要有四种电解水技术,其中碱水槽和PEM槽实现了商品化。
碱水槽特点是技术比较成熟,成本比较低。
PEM槽的负载范围比较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具有更好的灵活性,但成本比较高。
考虑到成本和可靠性等因素,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大部分制氢项目仍会以碱水槽为主。
3、更大的电解设备能够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更有利于水电解设备的大规模应用。
4、大规模制氢系统部分关键技术包括:
高电流密度、低能耗、大产气量单体电解槽技术。
大规模气液分离系统设计。
匹配新能源波动性电网的大容量直流电源系统设计。
适应波动电源工况的能源管理系统及自动化控制策略。
大规模氢气和氧气纯化技术。
中船派瑞氢能:
1、预计到2030年全球氢气需求量将达到1.15亿吨以上,国家将以“N+H+N”关键技术加持实现“双碳”目标。
2、目前大规模制氢的有效途径还是采用ALK碱性电解水制氢。
3、碱性制氢设备将向大功率、高效、低成本、长寿命方向发展,还要形成适应模块化、组合式、自适应的多台套联动绿氢生产系统。
4、具体来看,在技术方面,将提高电流密度,降低能耗,最高电密可能会提到6000甚至更高。
5、产品设备方面,单体大产气量的设备会越来越多。
6、在应用方面,将开展大规模制氢、海上风电制氢等,这需要开发制氢设备集群控制、智能调度技术。
高成绿能:
1、氢能更适合发电侧大规模集中式使用,并且具有长周期,大规模,集中化中的优势。
电储能更多集中在用户侧,是短周期分布式小规模可再生能源储存的最佳选择。
氢储能发电市场规模庞大,可用于源网荷储发电、化工副产氢发电、即产即用发电、备用发电与便携式发电等场景。
2、氢储能发展的条件在于规模化,如不朝这个方向迈进或会失去发展机会。
3、氢储能发展的内部挑战在于成本挑战和技术挑战。
成本最大挑战是氢气成本,氢气成本直接制约这块市场是否能做起来。
技术挑战并不在技术本身,而是有没有足够的规模化应用数据的积累与分析。
4、氢储能发展的外部挑战在于:竞争对手众多会对其形成冲击,比如氢内燃机、固态电池、钠盐电池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