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被贸易战搞得鸡飞狗跳,但危机里往往藏着机遇。今天咱们就聊聊普通投资者怎么把握避险资产、内需消费、美债这三个方向的投资逻辑。
先说这两天的行情,简直就是无差别轰炸。不管是出口相关的股票,还是和关税八竿子打不着的内需股,连平时最抗跌的红利板块都跟着跌。不过别慌,这反而给咱们创造了捡漏机会!
一、避险之王,红利板块的躺赚策略
1、红利板块是熊市中的“现金流印钞机”
当前中证红利指数股息率已攀升至6.7%,远超十年期国债1.7%的收益率。中证红利的股息率与国债收益率差值达5%,显示出高股息资产在避险情绪下的配置价值。
贸易战可能导致出口企业利润下滑,但电厂的输电费、高速公路的过路费、银行的存贷息差却雷打不动,这种确定性收益在动荡市场中堪称定海神针。
2. 政策引导,分红有保障
去年出台的新“国九条”强化分红机制,实施一年来央企国企上市公司平均分红率提升至45%,现在电力、交通这些板块更是把七成利润都拿来分红了。政策也在引导社保基金、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高股息资产,仅今年一季度就有超2000亿资金涌入红利ETF。
港股和A股同股同权,由于港股股价低,所以股息率更高,例如GX恒生高股息率ETF,现在的股息率高达7.2%,每年派息两次。
3. 股市避风港,内外资的共识选择
当外资因汇率波动撤离A股时,红利资产却逆势吸金,国内有险资通过配置电力、高速、银行等资产锁定利差托底,红利股跌不到哪里去,跌多了股息率增高,自然有资金愿意买入。外资更是将红利股视为“中国版公共事业”,在MSCI中国指数中,红利板块权重已从15%提升至22%,成为对冲地缘风险的标配。
二、刺激内需,消费板块是成长股
4月3日,特朗普宣布对中国商品加征34%的关税,随后中国毫不犹豫的予以反击,两边互加34%关税,这生意基本上就没法做了。
美国如此蛮横的底气在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将近20万亿的规模,占全球的1/3。去年中国出口美国5246亿美元,放弃美国市场,多出来的商品卖到哪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欧盟、日韩、东盟显然吃不下这么多。
那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了,刺激内需,让咱老百姓自己多买点。中国的消费规模占gdp大约是40%,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是60%。咱们的比例偏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关税超预期,那么我们的刺激政策也会超预期。
当出口链被关税棒砸得七零八落时,4月7日我们紧急加码3000亿特别国债,全力推动家电、汽车以旧换新。这绝非短期救市,而是国家战略级的深谋远虑。
工具箱里还有很多工具,比如我们现在都在补贴生产端,因为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增加税收,还能为当地提供就业,这种模式也是导致目前产能过剩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以后改为消费属地化征税,哪里消费多,当地政府收税就多,地方上自然就会从补贴生产端转而补贴消费端,培育本土消费市场。这也是发达国家走过的路,我们只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就行了。
想抄底成长股的话,看看港股消费ETF(513230),现在估值便宜,跌幅有限,政策空间大,最差也是亏时间不亏钱。
港股消费ETF(513230)是一只跟踪中证港股通消费主题指数的被动型基金,该ETF涵盖港股消费领域的11个行业,包括互联网零售、软件服务、汽车、食品饮料等。与A股消费指数(如白酒占比较高)相比,其行业分布更均衡,能够捕捉新消费趋势和科技赋能的增长机会。
三、美国国债,观望族的"停车位"
当市场剧烈波动时,很多投资者选择"持币观望",但现在国内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只有1.7%,而年化收益高达4.5%的美国国债就成了香饽饽。
当前10年期美债收益率4.3%,30年期4.8%,利率倒挂,处于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这意味着,只要美联储开始降息(市场预测2025年下半年),国债价格就会上涨。例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每降0.5%,债券价格可涨8%。

如果不想承担美债价格波动,直接买短久期的国债ETF,现1年期美国债收益率是4.8%,按月分红,稳稳的幸福。
当前市场就像台风天的渔船,既要加固船体(红利压舱),也要备足渔网(消费复苏),还得留好救生艇(美债避险)。记住三不要原则:不要aii in某个板块,不要加杠杆赌方向,不要被短期波动带节奏。只要做好资产搭配,贸易战的惊涛骇浪里,照样能捞到大鱼!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