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
经过数月僵持,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争端迎来历史性转机!据欧盟委员会最新声明,中欧双方已达成共识,将启动以“最低进口价格”机制替代此前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的7.8%-35.3%反补贴税方案。这一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持续半年的贸易摩擦实质性缓和,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扫清关键障碍。
**【谈判细节】**
1. **最低价格机制取代关税**:欧盟原计划自2024年10月起对中国电动车加征最高35.3%的关税,新方案则通过设定出口最低价格,既避免“价格倾销”争议,又为中国车企保留欧洲市场准入空间。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直言“关税是错误”,支持谈判解决贸易壁垒。
2. **谈判进程加速**: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与欧盟贸易委员谢夫乔维奇近期密集视频会谈,双方同意立即启动价格承诺谈判,并推动中欧汽车产业投资合作,包括市场准入、技术标准协同等。
3. **政策落地预期**:中信期货分析称,最低价格机制下,中国电动车在欧洲的竞争力将显著提升,2025年出口增速或超预期,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企业同步受益。
---
**【A股受益板块深度解析】**
1. **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
- **整车龙头**:比亚迪、吉利汽车(港股通标的)等出口导向型企业直接受益于关税壁垒解除,欧洲市场份额有望快速扩张。
- **零部件企业**:伯特利(智能刹车系统)、精锻科技(精密齿轮)等深耕欧洲供应链的厂商,订单量或随车企扩产激增。
2. **动力电池及材料**
- **锂电产业链**: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电池龙头将受益于欧洲电动车需求增长;碳酸锂供需格局改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等资源企业估值有望修复。
- **材料创新**: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技术领先企业(如当升科技、容百科技)或获欧洲车企合作机会。
3. **智能驾驶与芯片**
- **车规级芯片**:广汽集团最新发布12款自研芯片(含L3级自动驾驶处理器),带动国产芯片替代加速,中电港、兆易创新等标的受关注。
- **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受益于欧洲车企电动化与智能化双升级需求。
4. **充电桩及储能**
- 欧洲充电网络建设需求迫切,盛弘股份、科士达等充电桩企业出海空间打开;阳光电源、固德威等储能厂商同步受益于欧洲能源转型政策。
---
**【机构观点】**
- **国盛证券**:中欧合作转向“竞合共赢”,中国新能源产业链技术优势叠加欧洲市场增量,板块估值中枢有望上移。
- **交银国际**:美国对华汽车关税影响有限(仅占出口总量2%),自主品牌全球化布局韧性凸显,重点看好智能化领先车企。
---
**【风险提示】**
尽管政策利好明确,但需警惕欧盟最低价格细则谈判的不确定性,以及部分赛道短期涨幅过高后的回调压力。投资者宜聚焦业绩确定性高的龙头,避免盲目追高。
---
**结语**:中欧关税破冰,不仅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全球化的重要里程碑,更为A股注入强心剂!新一轮政策红利下,产业链核心标的或迎“戴维斯双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