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2日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政策,对全球185个国家征收10%关税,并对中国加征34%额外关税(综合税率达54%)以来,全球经济秩序受到冲击,贸易增速受到显著影响。
如果不考虑其他国家反制的情况,美国进口增速将下降35%左右,这将显著拖累美国经济增速,并抬高全口径通胀率2.6个百分点,可能导致美国经济陷入类滞胀状态。全球贸易增速也将下降超过8个百分点,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将受到直接冲击。
市场对于美国政府加征关税反应强烈,美国股市在关税政策宣布后连续暴跌,尤其是中国迅速反制后,美股三大指数跌幅均超5%。这种市场反应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
针对美方高关税,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自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这一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了全球贸易的紧张局势。
关税战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关税战后全球贸易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导致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
高额关税措施使得全球供应链面临断裂风险,许多依赖中美贸易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供应链的稳定性受到严重挑战,中间品成本的上升和劳动力短缺问题加剧了这一问题。
全球供应链不会完全“去中国化”,但“中国+2”(即分散至东南亚和墨西哥)已成为趋势。中国需警惕中低端制造业外流导致的就业压力。
二、为求自保,各国纷纷提高贸易壁垒
关税战导致全球贸易壁垒增加,许多国家为了应对高关税,采取了报复性措施,进一步加剧了贸易紧张局势。例如,美国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已飙升至145%,中国也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对美国商品加征125%的关税。
三、推高了通胀压力
关税战导致消费品价格上升,加剧了全球通胀压力。例如,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的电子产品加征高额关税,iPhone等产品的价格上涨了约120美元,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因此被拉动上升了0.9-1.4个百分点。

四、企业成本增加,消费者购买力下降
关税战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显著负面影响。美国国内消费者购买力下降,企业成本增加,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力受到负面影响。中国的外需市场也受到严重冲击,出口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和利润下滑的困境。
五、关税战对产业和国际贸易造成了巨大冲击
关税战导致进出口量下降和产业链断裂,直接影响与进出口相关的产业,如港口、货物代理、铁路公司、卡车司机等。关税战还引发生产成本上升,消费者信心下降,市场波动加剧。
在关税战的压力下,一些行业开始寻求替代市场和国产替代。例如,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后,转向巴西、阿根廷等替代市场。
关税战尤其对特定产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如芯片和人工智能(AI),产生了显著影响。关税战迫使中国加速国产化发展,推动了芯片和AI产业的创新和突破。例如,关税战促使中国在EDA工具、光刻机等领域加速国产化进程。此外,关税壁垒也加速了中国供应链的全球化布局,企业通过多元化市场和优化供应链布局来应对关税带来的挑战。

关税战对国际贸易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和贸易限制措施,导致俄罗斯对华出口大幅下降,特别是能源和农产品领域。这反映了国际贸易中政治和经济因素的交织影响,以及单一市场依赖的风险。
关税战未来发展趋势
1、出现谈判与竞争并存局面
尽管中美双方在关税问题上仍有争执,但未来可能更多地采取“边打边谈”的策略,即在竞争中寻求合作。
2、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由此产生多元化供应体系
贸易战导致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多边主义正在受到挑战,WTO框架被质疑中美贸易战不仅影响双边关系,还波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日本、韩国等国在供应链中受到的影响尤为显著,面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供应链正面临重构局面,美国推动“去中国化”政策,要求关键行业将产能转移出中国。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中东、拉美、非洲的经贸合作,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关税战促使全球供应链正在发生变化,全球供应链不会完全“去中国化”,但“中国+2”(即分散至东南亚和墨西哥)已成为趋势。对于中国来说,目前需警惕中低端制造业外流造成的就业压力。
正所谓“危中有机”,中国正在加速构建多元化供应体系,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3、技术竞争与合作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美两国有可能在高科技领域中,在竞争的同时寻求相互合作。未来,中美贸易战可能着重体现在技术领域的深度博弈、贸易规则重构与全球产业链重组三大趋势,其中技术脱钩与多边博弈将成为核心变量。
4、关税战解决不了美国的问题
目前,美国正面临严重的产业空心化问题,金融资本过度膨胀导致制造业萎缩,但 这些问题仅靠提高关税是无法解决的。

历史事实证明,贸易战没有赢家
关税战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例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台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了全球贸易战,导致全球贸易量缩水66%,加剧了大萧条的深度。类似的保护主义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展现出相当的破坏力。然而,世界贸易几百年的历史事实证明,斗则双输,和则互利共赢。
总之,中美贸易战短期内难以彻底终结,但中国通过技术突破与内需市场激活有望缓解外部冲击,而美国的联盟策略是否能够见效、中方的反制行动所带来的影响,将决定这场博弈的最终走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