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全球金融市场迎来“黑色星期一”。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多国加征“对等关税”的冲击波持续发酵,亚太股市开盘集体崩盘,日经225指数、恒生指数等一度跌超9%,美股期货延续暴跌模式,大宗商品与加密货币市场同步崩盘。这场由贸易战升级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全球股市单日蒸发超5万亿美元市值,市场恐慌指数飙升至45.31点高位。
一、关税战引爆全球资本市场“火药桶”
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为名,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34%关税,并将16家美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这一举措不仅是对多边贸易规则的公然践踏,更是对全球产业链的蓄意破坏。受此影响,4月3—4日,美国股市市值蒸发约6.6万亿美元,创历史最大两日跌幅;4月7日,A股市场三大指数集体下挫,创业板指跌12.5%,全市场超5200只个股下跌,成交额放量至1.59万亿元。
关税政策的“蝴蝶效应”迅速扩散至全球:日经225指数开盘即现断崖式下跌,盘中一度狂泻近3000点,跌幅逼近9%,进入技术性熊市;韩国KOSPI指数触发熔断机制,台湾加权指数暴跌近10%;欧洲股市同步受挫,德国DAX指数跌近5%,英国富时100指数创2020年3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
二、多重风险叠加加剧市场恐慌
1. 货币政策陷入两难
美联储在3月议息会议中维持利率不变,但大幅下调2025年经济增长预期至1.7%,并上调通胀预期至2.7%。尽管鲍威尔强调“美国经济仍然稳健”,但市场对“滞胀”的担忧挥之不去。若关税导致通胀进一步上行,美联储可能被迫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推迟降息,加剧市场波动。
2. 地缘政治风险升级
韩国宪法法院罢免总统尹锡悦、以军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升级等事件,使全球投资者风险偏好降至冰点。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地缘政治冲突已导致全球贸易萎缩1%,拖累世界经济增长0.3个百分点。
3. 资产价格联动崩盘
原油市场在上周累计下跌10%的情况下,WTI原油期货跌破60美元/桶,创2021年4月以来新低;现货黄金一度失守3000美元/盎司,比特币24小时爆仓量突破25亿美元。这种“无差别抛售”反映出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极度悲观。
三、中国展现“稳定器”作用
面对外部冲击,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稳市场、稳预期的措施:
• 政策工具储备充足:央行明确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工具留有充分调整余地,财政政策将加大支出强度,专项债、特别国债等视情扩张。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ETF,并承诺未来继续增持,为市场注入信心。
• 经济韧性凸显:2025年1-2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增长2.9%,贸易顺差扩大至1705亿美元。新能源汽车、光伏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明显,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产业加速突破,为应对外部风险提供了坚实支撑。
• 开放合作深化:中国与东盟、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深化RCEP合作,2024年与RCEP成员贸易额达12.7万亿元,占外贸总额30%以上。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提供了1.2万亿美元的贸易增量,成为多边主义的重要支撑。
四、历史镜鉴与未来展望
回顾1929年“黑色星期二”和2008年金融危机,政府救市的核心在于重建市场信心。当前,中国的“国家队”入场、美国的流动性释放、欧盟的贸易防御计划等举措,与历史经验形成呼应。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危机叠加了数字化转型、绿色经济等新变量,为长期投资者带来结构性机会。
对于普通投资者,郑志刚等专家建议:
• 回归基本面:关注企业核心业务与成长性,避免盲目跟风炒作。
• 优化资产配置:适当增加黄金、国债等避险资产比重,平衡投资组合风险。
• 把握政策红利:关注新基建、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支持领域,挖掘长期价值。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全球股市的巨震既是挑战,也是变革的契机。中国始终坚信,开放合作才是人间正道。2025年,中国关税总水平已降至7.3%,给予43个最不发达国家零关税待遇,用实际行动践行自由贸易承诺。我们相信,任何单边主义都阻挡不了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携手同行,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