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全球市场,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美股三大指数看似集体收涨,纳指更是涨了6.73%,但这背后的情绪其实非常微妙——涨得有点心虚。原因无他,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复无常,再加上美国经济内部隐忧不断,投资者对市场的信心其实在持续减弱。

一、特朗普“左右横跳”,市场信心受挫
先来说说这位美国总统特朗普,最近他又站到了聚光灯下。这次是因为关税政策问题。特朗普一边放话称“未来三到四周内”可能会和多个贸易伙伴达成协议,给市场释放出所谓“利好”,刺激股市短线反弹;另一边,他却又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希望在一年后维持对贸易伙伴20%至50%的高关税。这种前后矛盾的表态,直接导致市场情绪波动。
投资者本来对特朗普“随口说说”的风格早有预期,但当这种态度直接影响到实际政策,尤其是关税这种关乎企业成本、消费价格和出口前景的核心政策时,大家还是有点慌。于是,本周美股虽然上涨,但涨幅明显受限,三大股指尾盘都有回落,道指全周只涨了0.05%。

二、消费信心继续下滑,通胀压力持续走高
除了关税政策,另一个拖累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就是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持续下滑。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数据,4月消费者信心指数终值只有52.2,较上月大跌8%,而且这是连续第四个月下滑。长期通胀预期也升到了199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达到4.4%。
这说明什么?说明美国老百姓对未来的经济预期是悲观的,觉得未来几年物价还要涨,生活压力会越来越大。消费者信心是美国经济的重要风向标,一旦大家不敢花钱、减少消费,美国本就高度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就会明显降速。这也让美联储进退两难:继续加息,经济下滑压力更大;停止加息,通胀压力又不减。

三、企业财报冷热不均,科技巨头分化明显
本周美国几家科技巨头公布了一季度财报,表现好坏参半。谷歌母公司字母表(Alphabet)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营收同比增长12%,净利润增长46%,广告和云计算业务都超预期,股价因此小幅上涨1.47%。
但英特尔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尽管一季度营收超预期,但对二季度的预期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公司还宣布削减运营与资本支出,导致股价暴跌6.7%。这其实反映出科技行业也在经历内部分化,一方面是AI、云计算业务快速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硬件和芯片业务却受制于高利率和需求疲软。

四、欧洲市场短暂反弹,但隐忧依旧
再看看欧洲,虽然本周欧洲三大股市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上涨,但涨幅都不大。英国富时100指数涨0.09%,法国CAC40涨0.45%,德国DAX涨0.81%。市场分析普遍认为,这只是短暂的技术性反弹,真正的问题依然没解决——美国关税政策反复无常,欧洲企业和消费者信心同样受打击。
尤其是欧洲对全球贸易高度依赖,若美国继续维持高关税政策,欧洲出口企业压力山大,内需本来就疲软的欧元区经济复苏恐怕也要打个折扣。

五、大宗商品市场波动,美油、布油双双收跌
受全球需求预期影响,本周国际油价表现波动。虽然周五原油价格小幅上涨,但美油本周累计下跌2.57%,布油也下跌1.60%。黄金方面,受美元走强压制,本周国际金价累计下跌0.90%。
金价和油价的走势,一方面反映了美元强势,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美元越强,说明避险情绪越重,投资者更愿意持有现金和美元资产,放弃风险资产。

六、全球市场进入观望期,格局正在微妙变化
从这周市场表现来看,不管是美国、欧洲,还是国际大宗商品,基本都在一个“涨不起,跌不下,信心不稳”的状态。核心原因就是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和美国经济内部矛盾在持续发酵。
更重要的是,中美贸易格局也在发生微妙变化。中国在应对关税战时,积极扩大内循环、加强与东南亚、非洲、拉美的经贸合作,反而逐渐适应了“脱钩”环境。而美国自身却因为缺乏足够的替代产品和原材料,经济成本高企,通胀压力不减,消费者信心持续走低。
这场贸易战打到现在,受伤的似乎更多是美国自身。
七、结语
总结来说,本周市场表面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特朗普关税政策反复,导致投资者信心不足,消费信心持续下滑,企业盈利能力分化明显,美股上涨空间受限。未来一旦通胀预期进一步抬升,消费市场疲软,美联储加息空间有限,美国经济很可能陷入滞涨困局。
而中国以及全球其他经济体,正在适应新的国际贸易格局。谁能率先稳住内需、拓展新兴市场,谁就能在这场全球经济博弈中占据主动。
未来三到六个月,中美经济与全球金融市场,或将迎来一轮更大变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