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贸易战医疗设备股票(医疗器械行业大震荡)

导读:

2025年4月7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发出强硬声明:若中国未在4月8日前撤回对美商品加征的34%反制关税,美国将额外追加50%关税。此举若实行,叠加此前已生效的54%关税,美国对中国总关税将飙升至史无前例的104%。

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市场震荡。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中国撤回关税的可能性极低,双方僵持之下,特朗普政府或面临两难选择——要么承认“账号被黑”(尽管可能性微乎其微),要么违背承诺自损威信,亦或再次签署行政令落实新关税。无论何种走向,中美贸易关系都将面临“实质性脱钩”风险,也将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行业震荡:中股暴跌,美企股价集体跳水

中美贸易的争端已经对医疗器械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4月7日的中国股市,医疗器械板块遭遇重创,跌幅达到13.36%,市场恐慌情绪蔓延,成交量激增至1239万手,资金出逃迹象明显。

 

而美国市场过去一周,医疗科技巨头股价集体受挫。市场担忧特朗普政府的新全球贸易战政策对行业造成的负面影响。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在近日短暂跌入熊市区域,受混乱的关税相关新闻报道影响,该指数波动剧烈,过去一个月,SP500指数累计下跌12%,过去五天更是暴跌9%。

 

分析师指出GE医疗(GEHC)跌幅最深,达30%,主因中国反倾销调查与关税双重夹击;

美敦力(MDT)、强生(JNJ)等老牌企业跌幅超10%;

手术机器人龙头直觉外科(ISRG)因依赖墨西哥供应链与中国市场,股价敏感度骤增,单月跌11%。

国产替代进程加速

现在中美之间的摩擦越来越激烈,但全球化这根纽带还没完全断开。举个实在的例子,美国医院用的抗生素将近八成、抗凝血用的肝素六成都得靠中国供应,现在加税后库存只能维持3个月左右,预估医院运营成本得涨15%,这些钱最后都得转嫁到病人身上。反过来看,咱们国内大医院用的高端设备比如核磁共振、CT这些,进口价格猛涨不说,有些关键配件还可能断货。

两边企业从成本来看,像辉瑞、强生这些跨国巨头,做个实际评估,在美国新建生产基地,不仅要花20多亿美元,还得等5到10年才能建成,更别说美国工人的工资比中国高出一大截,所以短期想搬回去根本不现实。

另一方面,104%关税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加剧行业阵痛,也倒逼本土创新崛起。比如在监护仪领域,迈瑞医疗现在国内四成市场都是他们的,还凭借FDA认证打进了海外市场。美国进口的监护仪因为加了34%的关税,价格涨了15%—25%,但迈瑞的同类产品价格只有进口的60%—80%,性价比特别能打。更关键的是,迈瑞、联影这些企业90%以上的零件都实现了国产替代,既躲开了进口零件的关税风险,又用人工智能优化生产线压低了成本。

 

短期来看,这场关税战没有真正的赢家,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在共同承受。但从长远来看,这场关税战在加剧行业阵痛的同时也倒逼本土创新崛起,这反而可能让中国医疗产业变得更强大、更自主。

企业破局关注!

企业在本事件中时刻关注:

1. 供应链多元化:减少对单一地区依赖,布局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制造中心;

2. 加速国产替代:政策扶持下,高端影像设备、手术机器人等赛道国产化率有望提升;

3. 深耕新兴市场:中东、拉美等地区医疗需求旺盛,可避开关税冲突区域。

在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的背景下,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的区位优势与政策红利,或成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破局的关键助力。

 

1.供应链“避风港”

试验区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正加速构建跨境产业链。企业可享受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化等政策,为依赖进口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成本缓冲空间,降低对美供应链的依赖风险。

2. 国产替代“加速器”

试验区重点布局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创新企业集聚,推动关键技术自主化进程,与当前“国产替代”战略高度契合。

3. 新兴市场“桥头堡”

试验区与东盟国家医疗市场深度联动,为企业开拓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市场提供跳板。通过参与中国-东盟医疗合作、论坛等平台,企业可快速对接区域需求,分散对美市场依赖。

结语

104%关税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加剧行业阵痛,也倒逼本土创新崛起。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以其政策优势与战略定位,为国内企业提供全方位支撑。唯有敏捷应变、善用政策红利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拥抱下一个春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