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贸易战与股票有什么关系(中美贸易战对大宗期货的影响)

一、对主要大宗商品的影响:

1、能源与化工品:原油及下游产品(沥青、燃料油等)受OPEC+增产叠加衰退预期影响,出现成本坍塌,多个能化期货品种跌停。高盛已将2026年布伦特原油均价预测下调至58美元,较此前下降4-5美元。芳烃类化工品(如对二甲苯、乙二醇)因中国对美加税导致下游纺织、家电出口需求萎缩,价格承压更显著。

2、金属与矿产:钢材出口受美加征关税间接冲击,若墨西哥、加拿大被加税,中国对北美供应链的间接出口可能减少。沪铜、沪铝等工业金属因需求预期下降触及跌停。稀土成为关键战略物资,美国对中国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出口管制可能导致国内外价格体系割裂,海外价格或飙升。

3、农产品:中国对美大豆采购量创12年新低(除贸易战初期),巴西成为主要替代来源,但季节性供应限制可能引发远期价格波动。美棉在华市场份额受125%关税冲击,巴西、澳大利亚或成替代供应国,全球棉花贸易格局面临重构。


二、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 衰退风险加剧:IMF预测2025年全球GDP增速或下降1.2%,相当于损失3.5个加拿大经济体量。能化商品暴跌和制造业需求萎缩形成负反馈循环。
  2. 供应链重构加速:区域化趋势显著:欧洲车企转向墨西哥/东欧设厂,中国新能源产业链加速本土化。美国半导体、汽车企业(如特斯拉)面临供应链断裂风险,被迫承担更高成本。
  3. 货币体系动荡:美元信用受冲击,沙特对华石油人民币结算占比突破40%,美债遭多国减持。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受追捧,但短期因流动性冲击回调,长期仍被看好。

三、125%关税的深层影响

  1. 市场驱逐效应:美国输华商品(如大豆、汽车零部件)因价格竞争力丧失,实质退出中国市场。中国对美豪车、化妆品加税推动国产替代,比亚迪等品牌借势抢占份额。
  2. 通胀螺旋风险:美国依赖中国中间品(如电子元件、建材)的行业面临成本激增,可能加剧本土通胀。
  3. 地缘经济博弈:中方通过“不谈判、不妥协”策略削弱美方威慑力,推动金砖、RCEP等机制扩容,重构多边贸易秩序。

四、其他关联影响

  1. 股市震荡与技术性抛售:道指单周暴跌4000点,A50指数期货跌超4.4%,投机资金通过做空商品对冲股市风险。
  2. 美债收益率波动:避险情绪与债务上限危机交织,10年期美债收益率飙升至4.45%,反映市场对财政政策的深度担忧。
  3. 企业制裁与投资转向:抖音收购案终止显示美国转向内部保护主义,而中国通过《稀土管制条例》等反制措施强化产业链控制。

总结与展望

当前贸易战已进入“终局博弈”阶段:

  • 短期(1-2年):全球将承受衰退阵痛,大宗商品波动率维持高位;
  • 中期(3-5年):区域贸易协定(如RCEP)主导新秩序,数字货币、绿色能源成新战场;
  • 长期(10年+):中美可能形成“平行供应链体系”,数字人民币与石油美元展开体系竞争。

投资者需关注:中美后续谈判进展、OPEC+产量政策调整、以及新兴市场货币结算体系突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