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臂求生后的*ST钒钛(000629.SZ)终于进入业绩复苏轨道。
8月14日晚间,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平台*ST钒钛发布2017年上半年报告,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ST钒钛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4.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73%,去年同期则为亏损8.36亿元。

公告截图
而在此之前,自2014年来,积重难返的*ST钒钛始终无法扭转亏损局面,归母净利润亏损总额更是接近120亿元。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3.2.1条的规定,*ST钒钛股票自2016年5月3日起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另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第14.1.1条的规定,*ST钒钛2016年净利润仍为负数,公司已在2016年年度报告公告后实施停牌。
在2016年,为了扭转业绩颓势,*ST钒钛2016年8月抛出一份重大资产出售协议,试图抓住“卖矿求生”这根救命稻草。
根据预案,*ST钒钛拟向大股东攀钢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鞍钢集团等转让铁矿石及海绵钛资产,相关资产预估值达到89.41亿元。在出售了这些持续亏损的资产后,*ST钒钛将专注于钒钛业务,有利于尽快扭亏为盈。第一财经记者获悉,重组之后,*ST钒钛已无固体矿产资源业务。
事实证明,资产的剥离确实有助于改善*ST钒钛的盈利状况。
最新出炉的半年报报告显示,*ST钒钛2016年实施了重大资产重组后,资产结构得以优化,盈利能力显著增强。上半年,*ST钒钛因公司2016年度实施重大资产重组,公司主营业务范围缩小,实现营业收入42.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50亿元,下降28.09%;营业成本34.64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6.06亿元,下降31.67%。
第一财经记者查询公开资料发现,*ST钒钛目前主要产品有钒产品、钛渣、钛白粉等。公司2016年年报显示,钛产品与钒制品营业收入虽只占全年营收的28.76%,但两者的毛利率分别为25.19%和6.25%。去年底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ST钒钛的钛白粉产品在国内全行业市场份额占比约5%,钒产品市场份额约占47%。再加上钒钛产品前几年的行业调整,今年市场已经出现恢复性上涨。
资产剥离后,虽然总资产规模有所缩减,但由于保留了钒钛产品,*ST钒钛的盈利能力反而有了提升。
报告期内,钒、钛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同时产品销量也有较大提高,实现净利润4.46亿元,其中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4.16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4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扭亏为盈。
不过,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虽然实现了轻装上阵,但是剥离资产后的*ST钒钛营业规模大幅缩小,也使得其退出了最新发布的财富中国500强企业榜单。
受益于整个大环境的改善,与*ST钒钛同样面临连续亏损压力的*ST华菱(000932.SZ),在2017年上半年同样出现大幅扭亏。
稍早前,*ST华菱8月11日晚间发布半年报,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0亿元,同比增长59.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56亿元,大幅扭亏为盈,为公司上市以来半年度最优业绩。
2016年困境中挣扎的*ST华菱也曾经希望通过资本运作来减缓“保壳”压力。今年年初,*ST华菱曾发布公告称,“钢铁换金融”方案获得有条件通过,最终却戛然而止。
*ST华菱在7月7日的公告中将终止原因归于资产业绩的转变。公告中称,由于拟置入的金融资产今年已出现亏损,拟置出的钢铁资产业绩已大幅改善,终止重组后,拟置出的钢铁资产继续保留在公司,有利于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钢铁业务转型升级,更加符合国家关于大力振兴实体经济的政策导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