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国际金价以“三连跌”的颓势成为全球市场焦点。伦敦现货黄金与COMEX黄金期货主力合约在4月7日盘中分别触及2956.125美元/盎司和2970.4美元/盎司的低位,收盘跌幅达1.79%和1.21%,创下连续三日下跌的纪录。尽管次日亚市早盘小幅反弹,但市场情绪仍笼罩在不确定性中。
此次金价下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方面,美股连续两日暴跌引发流动性危机,投资者被迫抛售黄金以弥补股市亏损。4月5日,道指单周累计重挫7.86%,纳斯达克指数更跌入熊市区间,恐慌情绪蔓延至贵金属市场。另一方面,全球贸易争端升级加剧了风险资产的抛售潮。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冲击波导致原油、股指与黄金同步下挫,形成“黑色星期一”的连锁反应。
金价的短期波动迅速传导至消费端。清明假期后,周大福、六福珠宝等品牌金饰价格从962元/克高位回落至930元区间,两天内跌幅超30元/克。然而,消费者并未因低价蜂拥抢购,反而转向更具性价比的“居家打金”模式。电商平台上,“打金工具”搜索量激增,消费者通过DIY改造旧金饰节省成本。这一现象折射出黄金消费从“保值符号”向“实用主义”的转变——市场对短期价格波动更为敏感,投机热情降温。
面对三连跌,投行高盛却逆向发声,认为当前价位是“买入良机”。其分析指出,美联储降息预期、新兴市场央行增持黄金的需求,以及地缘政治风险仍将支撑金价中长期走强。然而,世界黄金协会的报告提示了另一重隐忧:金价上涨可能抑制首饰需求并刺激回收金流通,形成“自我调节”的市场机制。这种矛盾凸显了黄金作为避险资产与商品的双重属性博弈。
金价三连跌表面上是一次技术性回调,实则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当股市、汇市与大宗商品同步震荡时,黄金的避险光环被流动性危机短暂掩盖,但其底层逻辑并未瓦解——美联储政策转向、经济衰退预期与美元走弱仍是长期利多因素。
对于资者而言,当前市场更像一场“压力测试”:盲目追涨杀跌可能陷入波动漩涡,而基于宏观趋势的仓位管理才是关键。正如打金热潮中消费者对“克重成本”的精打细算,黄金投资亦需跳出短期涨跌的窠臼,在风险与机遇的交织中寻找平衡点。毕竟,历史反复证明,黄金的每一次深蹲,或许都是为了更持久的跃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