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老大”的金饭碗:京沪高铁一家公司撑起半边天?
提起高铁,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陌生
从绿皮车到复兴号
,从“地遁术”到“瞬间移动”,高铁不仅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更成为了中国速度与中国力量的象征
而在中国高铁版图上,京沪高铁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星
它连接着北京和上海这两座中国经济的“双子星”,每天承载着数以万计的旅客,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你或许不知道的是,在京沪高铁这条“黄金线路”背后,竟然隐藏着一家“神奇”的上市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京沪高铁”)
说它“神奇”
,是因为这家公司员工数量不足百人,却能创造出动辄超过百亿元的净利润,人均创利堪称天文数字,人均薪酬也稳居A股前列,令无数打工人“柠檬树下柠檬果,柠檬树下你和我”
今天
,我们就来揭开这家“最牛国企”的神秘面纱,看看它是如何用不到百人,撑起“铁老大”半边天的
一、“吸金巨兽”:京沪高铁到底有多赚钱?
要想知道京沪高铁有多赚钱,先来看看它的“家底”
作为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京沪高铁北起首都北京,南至魔都上海,全长1318公里,是世界上一次建成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条连接着中国两大经济中心的“黄金线路”
,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旅客往返奔波,商务出行、探亲访友、旅游观光……,庞大的客流量为京沪高铁带来了丰厚的收益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京沪高铁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82%;实现净利润631亿元,同比增长约24%相当于每天净赚3400多万元!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京沪高铁平均每分钟就能赚到236万元比普通人一辈子赚的钱都多!
如此恐怖的吸金能力,难怪会被网友戏称为“印钞机”
二、“轻资产”模式:人少钱多秘诀何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京沪高铁赚钱能力如此强悍难道是员工个个都是“拼命三郎”?
非也
事实上,京沪高铁的员工数量少得惊人,截至2023年末只有区区73人!
这是什么概念?
这意味着,京沪高铁平均每个员工要创造近9亿元的营收,人均创利超过15亿元堪称“一个人就是一个集团军”!
那么京沪高铁是如何做到“人少钱多”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答案就在于其独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
与其他铁路局集团不同
,京沪高铁采用的是一种“委托运营”的模式,即将大部分的运营业务,例如车站运营、线路维护、车辆检修等,都委托给了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下属的北京局、济南局、上海局等五个铁路局集团
这种模式下
,京沪高铁自身只需要保留少量的管理人员,负责公司的战略规划、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核心业务,而将具体的运营工作交给更专业的铁路局集团来完成
这样一来,京沪高铁既可以充分利用国铁集团的资源和经验,降低运营成本,又可以集中精力发展核心业务,提高运营效率,实现“轻装上阵”
三、“躺赢”还是“实力”?京沪高铁高薪酬之辩
人少钱多,自然意味着高薪酬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数据显示
,2023年,京沪高铁人均薪酬约为72万元,比2022年增加了58万元
这一数字
,不仅秒杀了绝大多数A股上市公司,甚至比很多互联网大厂都要高出一截,妥妥的“别人家的公司”
京沪高铁的高薪酬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京沪高铁的高薪酬是建立在“垄断经营”的基础上的,毕竟京沪高铁是连接北京和上海的唯一一条高铁线路,旅客别无选择,只能“乖乖掏钱”
还有人认为
,京沪高铁的高薪酬是“国企病”的体现,是“旱涝保收”的结果,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自然可以“躺着赚钱”
面对质疑,京沪高铁也并非“无动于衷”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司方面表示,京沪高铁的高薪酬是与其高效率、高收益相匹配的,是市场化机制的结果,并非“大锅饭”
京沪高铁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运营管理,努力为旅客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四、结语:从“独行者”到“排头兵”京沪高铁的未来之路
作为中国高铁的“金字招牌”
,京沪高铁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轻资产”运营模式和高效的管理机制,更在于其背后国家战略的支撑和庞大市场的需求
在“十四五”规划和“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中国高铁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京沪高铁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