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看不上基金,认为基金涨幅小,赚钱慢,不如买股票赚钱刺激。
事实上,基金的涨幅并不小,甚至它能跑赢绝大多数股民的收益。
我们来看一张图:

这是我2025年新开的证券账户,定投了四只基金:
美股的纳指ETF,港股的恒生科技ETF,A股的中证A500ETF,黄金ETF。
总结下来就是美股、港股、A股的基金各一个,另外加一个黄金指数。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只基金今年合计的收益8.89%,跑赢上证指数10个点。
另外APP上还显示跑赢了96%的股民。
果然,持有宽基可以跑赢大多数的股民,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

为什么要新开一个账户呢?
还得从我在某宝上定投场外基金说起,我从2017年开始一直在某宝上面定投基金。
定投了有8年时间了,中途也停过,但整体对某宝上面的基金还是挺满意。
虽然没赚多少钱,但是很方便。
直到去年(2024)年底,我发现在场外定投基金有很多问题。
首先第一个就是很多稍微好一点的基金都开始限制额度,有的每天限额500元。
第二个就是,我发现场外与场内(ETF)同样的基金,场外始终跑不赢场内的收益(比如场内黄金ETF年收益,高于场外黄金基金)。
其次就是很多时候,明明有恐慌盘有更好的价格买入,场外的基金统一按照收盘价,场外基金没有价格优势。
综合考虑,我从2025年开始暂停场外基金的定投,后续在证券账户上定投ETF。
当然,除了上面四只基金,未来也可能会新增加一些主题类的ETF,但肯定都是小仓位的,主仓位一定还是上面这四个基金。

很多人看不上基金还有一个因素,认为买基金会被基金经理割韭菜…
我买的都是被动型宽指基金,它们跟踪的是指数,所以不会被基金经理割韭菜。
基金分为两种:一种是宽指,被动行型基金,它的涨跌是跟踪指数的波动,基金经理不能人为操作成分股;
另一种是主动型基金,基金经理可以随意变动成分股,它的涨跌全依赖基金经理的能力与人品。
以目前A股的生态环境看,第一种更适合普通的投资者。
当然,第一种相对第二种成分股更分散,所以它的波动更小,但是对于买基金的人而言,投资追求的是稳,而不是快。
宽指基金的波动与股票相比更小,但与银行存款、国债相比,那波动就不小了。
就以黄金、纳指、恒生科技、中证A500为例,这4个基金过去几年走的都不错。
以2024年为例,黄金涨幅是27.54%,纳指涨幅是34.30%,恒生科技涨幅是22.44%,中证A500涨幅是12.98%...
如果去年你买的是这四个基金,那么你去年投资的业绩可能跑赢90%以上的股民了。
宽指基金还有个优点,那就是赔钱的时候它是有底线的。
我有个同学,他在2020年的时候买了光伏与免税店,现在账户已经亏损了70%以上了。
他说过一句扎心的话,买股票亏钱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深套了还不敢加仓。
买宽指基金,要比买股票的风险小很多。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他买的是宽指基金,现在大概率已经回本了,中途如果补仓的话,现在还可能会有盈利。
相比之下,宽指在某种程度上确定性更好,投资者不会因为短期波动心生不安。
最重要的是,很多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平时是用业余的时间投资基金与股票,不能因为股市波动影响正常工作与日常生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