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全部存款购买基金的风险有哪些(七十岁老人存款六万变基金!)

在银行存钱,本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但最近有不少朋友向我反映,去银行存钱时,一不小心就被“忽悠”买了基金,结果本金赔了不少。就在2025年2月11日,七旬老人6万元存款变基金亏8千 邮储银行职员否认偷号操作监管部门已介入。

图1 老人存钱被银行职员偷买基金

一、明确自己的需求

去银行存钱,大多是希望资金安全、保本保息。如果你是这种想法,那么一定要明确告诉银行工作人员,你只是来存钱的,对其他理财产品不感兴趣。比如,你去银行存定期存款,工作人员可能会推荐一些“收益更高”的产品,这时候你就要坚持自己的初衷,不要被所谓的高收益所迷惑。

二、仔细分辨产品类型

银行里除了存款,还有基金、理财、保险等产品,这些产品的风险程度各不相同。存款是保本的,而基金、理财和保险则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产品时,可能会用一些模糊的词汇,比如“产品”“收益不错”等,而不明确告诉你这是基金。所以,当你听到这些词汇时,一定要追问清楚,这到底是一款什么产品,是存款还是基金、理财等。

三、查看合同和文件

在银行办理任何业务,都要仔细查看合同和文件。如果工作人员给你一份文件,让你签字,你一定要先看清楚上面的内容。比如,合同上写的是“基金购买合同”,那你就要清楚,这不是存款,而是基金如果工作人员没有给你合同,或者合同内容不清晰,你一定要要求查看,或者直接拒绝办理。

四、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口头承诺一些收益,但这些口头承诺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比如,工作人员说这款基金的收益很高,但合同上却写得很模糊,这时候你就要小心了。只有合同上写清楚的内容,才是有保障的,所以一定要以合同为准。

五、坚持自己的决定

银行工作人员可能会用各种话术来影响你的决定,比如“这款产品很抢手,不买就没了”“收益很高,错过可惜”等。但你要记住,这是你的钱,你有权决定怎么花。如果你不想买基金,就不要被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所影响。

六、案例分享

黑龙江哈尔滨的孙女士,为了帮在银行工作的闺蜜完成存款任务,将200万元存入银行,结果这笔钱被闺蜜取走,最后法院判决孙女士承担80%的赔偿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不要将存款交给银行工作人员代办,一定要自己亲自办理,以确保资金的安全。

图2 案例1

还有刘佳的父亲,去银行存钱,结果被工作人员误导买了基金,最后本金亏损严重。刘佳的父亲在投诉时才发现,银行工作人员在推荐产品时,故意避开了“基金”“理财”等词汇,而是用“产品”代替。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在银行存钱时,一定要仔细分辨产品类型,不要被工作人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

图2 案例2

总之,去银行存钱时,一定要保持警惕,明确自己的需求,仔细分辨产品类型,查看合同和文件,不要轻信口头承诺,坚持自己的决定。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地存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