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基金定投

发行基金有哪些风险(五成不足2亿面临清盘风险)

被寄予厚望的发起式基金,一直没有摆脱“长不大”的困扰。三年前成立的发起式基金半数面临到期清盘的危险。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过去三年,A股有近两年的时间都处在回调的趋势当中,赚钱效应较差,发起式基金很难做大规模。未来基金行业要着眼于长期价值做布局,锻造自身投研能力,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五成产品面临“到期清盘”风险

根据相关规定,发行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股东以及高管作为发起人认购不少于1000万元、持有期限不少于3年;设立门槛仅5000万元,但要求运行3年后发起式基金规模必须达到2亿元,否则将强制清盘。

很多发起式基金在招募说明书约定:基金合同生效3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2亿元,基金合同将自动终止,且不得通过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方式延续基金合同期限。

今年,又有一批发起式基金将迎来三年“大考”,而他们中有一半还未达到最低规模要求,面临清盘的危险。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8日,成立将满3年的64只发起式基金中(份额合并计算),截至二季度末有32只的规模不足2亿元。

对此,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分析师汪璐表示,基金清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产品业绩不理想、产品的市场认知度不够、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等等。清盘属于正常现象,无论是发起式基金还是普通基金都可能经历优胜劣汰。

面对发起式基金的三年“大考”,很多基金公司在尽力解除清盘风险。如通过持续营销、做好长期投资业绩等方式增强产品吸引力,争取达到最低规模要求,让发起式基金三年期满后能够继续运作。

“发展规模的核心还是要持续提升产品的业绩。不过,过去三年的市场比较艰难,A股多数时间都处在回调趋势当中,赚钱效应较差,这是发起式和非发起式基金共同面对的问题。”恒越基金相关人士认为。

上述人士补充道,对于部分绩优基金来说,可以通过拓宽代销渠道、加强宣传、开拓合适的机构客户等方式扩充规模;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在发起式基金首发时可能仅上线了相对有限的代销渠道,后续可在条件逐渐成熟时增设代销渠道,方便潜在投资者申购。另外还可以与主要代销渠道开展“二次首发”等持续营销活动,调动渠道共赢的积极性。

着眼于长期价值做布局

半数面临三年“大考”的发起式基金规模不到2亿元可能清盘,如此“尴尬”局面的背后,除了宣传等方面的原因,根本还是基金管理人投研、产品布局等能力的不足。未来基金需要真正放下对规模的执念,更着眼于长期价值,锻造投研能力,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布局发起式基金要讲科学理性。“基金公司布局新产品时应注重‘天时地利’,即适应的市场环境、具有竞争力的投研、股东、渠道、品宣等资源支持。业绩好的发起式基金要特别注重渠道和品宣,让更多投资者关注到优质的基金产品。”汪璐直言。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总监曾令华认为,布局发起式基金不能只关心“好不好卖、规模能不能做大”,而应该着眼于产品的长期价值。

恒越基金人士也认为应该在发行前确认好产品的投资价值。“基金公司除了对行情机遇和各类行业赛道作出专业研判外,也要与潜在代销渠道更加深入地分析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让发起式基金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更有基金公司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推广基金需要在宣传上多发力。嘉实基金表示,在行业从增量转向存量的背景下,有的发起式基金历史业绩表现突出,但规模较小、市场曝光度不足,可以适当加大持续营销力度,提高曝光量,让绩优产品被发现、被认可。当前市场估值处于低位,增强绩优发起式基金的持营力度,一定程度上也是在践行“逆向销售”。

华南一位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投资能力是基金公司核心竞争力之一。基金公司应该进一步打造高素质的投研团队,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者偏好,科学合理地做好产品定位,避免过于复杂或雷同的产品线,做好长期规划,不仅关注当下的机会,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和需求,与时俱进地发展产品。

上述人士建议,可以通过多种策略提升管理规模,扩大持有人数量,比如积极的投资教育宣传,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提高基金知名度,将合适的产品推荐给合适的投资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