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三年不赚反亏,交给基金经理不如老实存银行。” 今年下半年,三年封闭型基金陆续交卷成绩却不如人意引发基民吐槽。本想放长线钓大鱼,没想到锁定资金任基金公司发挥得到的却是“辜负”。
自2020年以来,近80%的主动权益型持有期基金收益惨淡,不盈反亏,其中不乏“顶流”基金经理管理的封闭基金。持有期基金收益不及同期非持有期基金,更是直接威胁到“长期投资大概率能获得不错收益”的普遍共识。
曾几何时封闭型基金是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一度需配额发售,但如今大面积“败北”反而变成“万人嫌”产品,封闭型基金亏损原因何在,又带来哪些反思?
近八成亏损,36.8%基金亏损率达20%以上
今年6月,顶流基金经理张坤管理的三年封闭期产品易方达优质企业,“奋战三年”以-4.99%的收益率交卷。锁定了近三年的80多亿元资金大涨大跌后等来一个告负结果令不少基民惊呼错付。但更令人失望的是这并不是个例,而同一批被套牢三年投资者的缩影。

易方达优质企业三年封闭期业绩表现,数据来源:同花顺iFinD
据同花顺iFinD数据,以“三年持有”、“三年定开”为关键词在基金(排除FOF基金)中进行搜索,2020年以来三年锁定期基金共计106支,截至2023年7月6日,其中84支自成立以来收益率为亏损状态,占比达79.2%,其中39支基金亏损率达20%以上。
一直以来,长期投资是得到业内普遍认可的理念,从长久来看稳定长期的投资是最佳操盘方式之一。据蚂蚁财富的数据显示,投资者不理性的理财行为,可能磨损掉近一半的收益率。比如,2020年基民持有的权益类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达27.8%,但因“追涨杀跌”“频繁交易”等不合理行为,基民最终平均收益仅为15.7%,而“放养型”基民的收益,则与基金产品收益最接近。而长期封闭基金的作用便是通过锁定投资年限,引导其进行长期投资,从而获得良好收益。
但结果对美好预期重拳出击,2020年以来,即使投资者锁定金额交给专业金融人员打理,不盲目赶大流、耐心等待基金成长,持有三年后80%概率亏损,甚至不如本人操盘收益高,这结果让大多基民难以接受。
配额、抢购,曾经的它“出道即巅峰”
封闭型基金是有过高光时刻的。
2014年东方红发行首支三年创新封闭型的权益类公募基金,东方红睿丰,封闭期累积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124%。随后东方红趁热打铁,陆续开设的东方红睿阳三年定开、东方红睿元三年定开均不负众望将平均回报“打”到将近150%。

数据来源:Wind
封闭期间股市正处于大起大落风云涌起之时,不少投资者损失惨重,但这几支封闭型基金的持有者却凭借锁定投资年限实现收益翻倍。高回报率点燃了基民的投资热情,东方红发行一支三年期的封闭基金,目标募集100亿元,结果一天内打款至300多亿元,由此引发配售潮,有些配售比例甚至不足10%。
猫头鹰数据显示,自2015年以来成立的所有封闭基金,剔除6个月建仓期后,可统计的样本共有399只,成立以来近一半产品较核心指数有超额收益。从成立年份的绝对收益率占比来看,2015至2017年成立的封闭基金胜率较高,正收益占比均为100%,这意味着,当年只要买进封闭型基金,就能实现“躺着赚钱”。
高位进场、“大锅饭”管理成业绩下滑主因
“封闭型基金的持仓亏损原因很多,比如封闭期建仓时机、建仓标的选择不当等。封闭型基金更适合于行情低迷的时候进场,投资者买入后封闭期间不能灵活配置,等行情好转基金产生溢价收入便能形成收益,但高位进场,很难获得收益。”中泰证券机构业务部执行副总许经理表示。
“高位发行往往表现不佳这是公募市场深谙的规律之一,但迫于业绩压力基金公司依然会选择在火爆期推出相关产品吸引投资者。”某公募基金负责人高先生告诉记者。记者梳理发现,自2020以来成立的行业基金产品主要在生物医药、房地产、交通运输、电力设备及消费等热门行业。然而这些行业基金产品在2021至2022都经历较大动荡,表现不佳。“近三年市场行业板块轮动剧烈,变幻莫测的“风火轮”行情下长期封闭投资增加了赚钱难度。”高先生表示。
除此之外,封闭期更换基金经理也成为饱受投资者诟病的一点。投资者看好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但却因种种原因中途换人并且不允许资金撤回,导致不少投资者要求“问责”。
东方红睿轩基金经理由刚登峰更换为周云
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三年封闭期产品能够充分给予他们以充足资金按照个人风格进行投资,有效避免布局受资产波动及时间等因素限制。“但目前基金经理对于封闭型基金的管理方式同开放式基金基本相同,并没有定制化的长期封闭投资方案,主要原因是基金经理本能的会往自己擅长的领域投资,也意味着投资范围有局限性。”高先生分析道。
有趣的是关于基金经理的“玄学”还表现在数据上,无论是从年度排名还是按累积业绩来看,很少有基金经理能连续3至6年内保持稳定且较好的业绩。近期招商银行率先推出理财管理费与盈亏挂钩。也许更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更好的为业绩背书,真正得到百姓信赖。
三年到期,未来封闭型基金何去何从,还能算一项好投资么?从数据来看,近5年,中国股基指数累积涨幅超过60%,中国混基指数累积超过45%。“长期投资理念仍是经得起推敲的,但投资人需要根据自身资产情况合理配置,避免高位进场。”高先生表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