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讲过很多心理学的书,讲财经讲投资的,为啥这么偏爱心理学呢?其实交易中80%的问题都是心态问题,也就是心理学问题。不信你去模拟交易试一试,90%的投资者都能在模拟交易中赚到钱,而且很多人还能赚到大钱。但是真金白银投下去的时候,智商瞬间下降,一些常识都抛诸脑后。什么原因呢?曾有一位交易大师说过:“优秀的交易等于20%的法则加80%的心理学”。致富的交易等于正念加99%的尖端心理学。爱因斯坦曾说过:“要解决问题不能用制造问题的头脑去想办法,而要必须换一个脑袋”,这句话用在交易上再适合不过了。

要克服交易者都会遇到的心理挑战,我们必须要换一个脑袋才行。不克服掉人性的弱点,就不可能在投资中赚到钱。下面我分三个部分来讨论这个问题。第一部分先说挑战,你得先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心态为什么会崩溃。第二部分是介绍正念,给一种工具的方法面对心理问题。第三部分提出一个强大的交易心理流程,由三个特定的时间框架和相关的高价值心理技巧组成。

下面我们就来进入本书的第一部分了解你的心智。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特别看好的一只股票,但最后瞻前顾后就是没有买。结果股票大涨然后自己非常的后悔,那为什么看好了又没有买呢?很多的时候,是因为你刚刚用同样的方法亏过了一次钱,所以你就不敢买了。上一次投资亏了,心理就会形成一种潜意识,认为这次也会亏。这其实就是你的思维模式在作怪了,你进入了一个自然的心理盲点。心理学家称之为静音效应,是指我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先获得的信息会比其他的信息影响力更大,所以你对上次的交易耿耿于怀,念念不忘也就影响了这一次的交易。同样这次该买没有买,也会影响到你下一次的交易,所以最后很容易上演一步错步步都是错的状况。一旦你被这种心智影响了,那么你的知识技巧还有各种判断都会全部的失去作用。即便你分析对了,你也不可能做得对。所以投资的问题很复杂,绝大多数的时候并非是我们不会也并非是我们不知道,而是你无法摆脱人性的困扰。对于这些人性的弱点我们叫做认知偏差,它包括了这么几类:

一是启发法和认知偏差;启发法也叫认知捷径,每个人都希望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找到一个绝佳的简单指标。其实那些痴迷于技术分析的人,就是受到了启发法的影响,总想通过两根k线就解决复杂的投资问题。这种想法很常见,比如餐厅门口有排队的人我们就会简单的认为这家餐厅饭菜做的一定好吃。在生活中用启发法走捷径倒是无可厚非,但是在投资中就是大错特错。生活中我们能够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我们可以跟群众一起获得利益。利益关系是一致的,而在投资中你跟群众是对立的。而且群众也永远是被收割的对象。所以一旦你使用了启发法,用直觉去判断联系,那么从概率上来说赔钱就变成了一件大概率事件,亏本只是早晚的事情。

二是代表性启发法偏差,这也是一种心理捷径。寻找事件之间的相似性,然后判断概率。比如买二手车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如果一辆车干干净净的,他就本能的会认为这是一辆比较新的车,但其实这个关系并不大。车子新不新主要看他的维护记录,真正的新车也可能会经历了一次沙尘暴而让外观变得非常的脏乱。所以二手车商总要把收上来的车内外全部拆洗一遍,其实就是诱导我们犯下这个错误。在投资中也是如此,同样的方法同样的形态。但是在高位和低位,以及市场状况不同之下,可能有着完全截然相反的处理方式。如果你只看到了图形,其他的因素一律不看,其实就犯了这个错误。在生活中走捷径走习惯了,也获得了不少好处。所以就会把这种心理缺陷带到了投资市场上,然后就形成了亏损。

三是直觉思维和审美思维;我们判断一些事情通常都会根据直觉。比如5台机器生产5个零件需要5分钟,那么100台机器生产100个零件需要多久呢?是不是也很想说100分钟啊?这就是直觉,实际上还是5分钟。这个问题如果回答错了,也并不用过于羞愧。因为这根本不是什么智力测试,它就是一种直觉测试。在普林斯顿和哈佛这样的知名大学,也只有一半的学生能在第一时间就答对这个问题。其他的学生要不就是答错了,要不就是得经过计算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正常的人一旦脑子中形成了这个答案,通常也就开始停止思考了。那些回答错误的人其实就是简单的接受了这种最初的答案。而回答正确的人,则通过启动深层次的计算来纠正了错误的答案。有一本书叫做思考快与慢,作者卡尼曼就说过系统依旧是直觉。会让你通过一切的经验,先得出一个答案是完全感性的思维,甚至任何理论依据都没有。而系统2才是理性的计算,系统1很容易受到干扰,如果你能够启动系统2才能够对系统1进行矫正。但是很可惜绝大多数的人系统2都是不怎么工作的。举个例子当看到2+2你能脱口而出等于4,其实你根本就没有经过计算。但是给你一个数字151乘以592,你就得好好算一算了,想脱口而出也没有机会了。直觉思维是相当快速高效的,能够瞬间实现反应。但是在判断概率上的表现却极差。而概率判断却又是交易中的一项最关键的技能,一旦市场上涨你就倾向于买入,你觉得机会来了。但其实越往上涨反而胜率越小,在交易中也是如此。有些人只看到了一段趋势知觉就感受到市场要开始上涨,但是如果把趋势放大,其实整个趋势还在一段下跌周期当中。这是我们很多人经常犯下的错误。光顾着看小周期和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而忽略了市场的大周期。让我们经常把小概率的东西当成大概率去操作。比如什么东西连涨了几年我们就会倾向于这个东西可以持续的涨下去,甚至是永远涨。有些人还开始为他的上涨不断的寻找新的理由。直觉思维只会选择性的关注少量的信息,进而信心满满的做出决策,最后必然发生重大的偏差。

这个跟我们讲的盲人摸象是一个道理。比如在下降趋势中的反弹,你可能只是看到了上涨以为行情就来了。但是实际上你却忽视了在反弹的重要价位上有大量的卖盘涌出,往往在我们最为得意的时候就是直觉思维越影响我们心智的时候。那些盲目自信通常都是这样,只看到了很少的信息就做出了重要的判断。那么这个事该怎么预防呢?最好的办法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个跟你唱反调的人,这个人要把所有的风险点都给你提出来之后,有助于启动你的深层思考。比如巴菲特的旁边总是站着一个能否定一切的查理芒格。芒格的作用其实就是激发巴菲特的深度思考。人们都有一种天性,就是一旦做出假设判断之后,就会倾向于寻找理由来确认自己这个假设。而不是去推翻它这就叫做先入为主。这种现象被称之为认知偏恶,是造成交易亏钱的重要原因。索罗斯曾经就说过交易者筛查证据、寻找证伪信息的能力是重要的创造盈利的理性行为。但这个东西与人性背道而驰,所以要做到极其困难。我们一旦做出了假定预判,其实就很难再去纠正这个错误。我也是这样。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很少预测,只做重要的有把握的判断。并且在做出这个判断之后务必要问自己一句“你觉得这个判断的胜率有多少呢?”。这也是我们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任何预判都是有概率的,任何的预判也不都是100%的正确.所以你必须要为那个错误的概率留有后手。这就是策略与判断的重要区别。
下回我们再接着讲这些交易中的误区。比如后见之明禀赋效应等等。以及这些问题的解决之道。今天就讲到这里,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点赞收藏关注,以便下次能找到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